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邯鄲弘濟橋

邯鄲弘濟橋

日期:2016/12/14 12:37:57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邯鄲弘濟橋

    建於宋元時期的弘濟橋位於古城東關,和趙州橋有著相同的規模和形制,蔚為狀觀,保存完好,已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並且最近在橋面石板上發現了大量古生代奧陶紀時期的角石類、三葉蟲等化石,使千年古建別具了另一種文化意義上的深遠和美麗。

    位於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東2.5公裡處的東橋村,東西橫跨滏陽河上。該橋結構於趙州橋相似,為單孔雙敝肩石拱橋,全部用石塊砌成,堅固結實又美觀大方。主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橋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度為31.88米,矢高6.02米。弘濟橋和趙州橋都屬於單孔敞肩石拱橋,結構形制基本相同。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塊欄板,上刻獅子、猴、鹿、麒麟、石榴、桃和武松打虎等圖案,精工細雕,形象逼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欄板中部刻有“弘濟橋”三個大字。

    弘濟橋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默默無聞地承受著歷史的車輪,就像一株“躲在深山人不知”的幽蘭。那麼弘濟橋是一座什麼樣的橋梁呢?它的魅力又何在呢?弘濟橋位於永年縣廣府古城城東2.5公裡的東橋村,距邯鄲20公裡,所處的滏陽河段為南北流向,故為東西橫跨橋,東橋村因在橋東而得名。又因其位於廣府古城東,當地人也稱之為“東橋”、“老東橋”。弘濟橋整座橋梁全部用石塊砌成,是國內為數不多的有研究價值的古代橋梁,它在結構、造型、建築年代上與趙州橋十分相似,被稱為趙州橋的姊妹篇。弘濟橋是一座單孔雙敞肩式石拱橋,大拱券似長虹飛架,其兩端各肩負兩個小券,造型宏偉壯觀。

    橋東西長48.9米,寬6.82米,主券跨徑度為31.88米,失高6.02米,兩端的小券跨徑,一為3.5米,弧失1.6米,另一為1.9米,弧失為1.05米。為什麼要在弘濟橋的大券兩邊各肩負兩個小券呢?這樣的橋梁設計,既保證了航運的通暢,又達到了河水上漲時可以分流的目的,同時減輕了橋的重量節省了石料,也是出於美觀的考慮。為適應通大船的需要,加上弘濟橋兩側的地勢較窪,因此弘濟橋的失跨比中國第一石橋趙州橋還要大,趙州橋的失跨比是1:5.1,弘濟橋的失跨比是1:5.3。

    全橋用18道拱肋縱向並列砌築,券間由0.37米至0.43米的鐵束腰相銜接。(特寫)橋面兩邊各有18根方形望柱,柱首雕刻有雄獅、頑猴、石桃、石石榴等,當地有“兩個仙桃倆石榴,七個獅子八個猴,中間一個地牦牛”的說法。

    橋面兩邊各有17塊欄板,欄板上所刻的花紋多是節節封侯、連年有余等吉祥畫,還有鹿、麒麟、八仙過海和武松打虎等圖案。望柱與欄板上的雕刻形象逼真、玲珑可愛;大券與小券中間刻有龍頭,是蛟龍望水的浮雕;大券兩邊對刻的二龍戲珠、飛鳳、飛龍、飛馬,兩邊盡端小券刻的纏枝花卉,更是精雕細琢、栩栩如生,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弘濟橋在建築規模上略小於趙州大石橋,在河北省及至全國現存的古代石拱橋中當數第二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