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代建築精華之唐塔奇珍
日期:2016/12/14 12:41:35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在偏處運城市鹽湖區西北郊的寺北村,有一座唐代古建築泛舟禅師塔,體型小巧的這座塔卻有著不一般的價值:它不但跻身於中國名塔之列,還被選入《中國古代建築史》《中國名塔》等書籍,並被濃墨重彩地予以介紹。2001年6月25日,它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南冬暖,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記者慕名拜訪,一睹這座千古名塔的雅韻豐姿。
頗為不易的尋訪
不得不說的是,泛舟禅師塔所在的位置太過偏僻,運城市區西郊的道路記者原本熟識,但是還是多次輾轉才到了寺北村。而在村中,又是兩次找路人指點,才在村子最南邊找到了一座位於高坡上的院落。
院牆不高,但從延綿的長度看得出占地很大。牆頭上冒出了一個看似歪斜的塔尖,是古物無疑,然而從裡面緊鎖的兩扇大鐵門嚴嚴實實地阻擋了視線。路邊站著閒聊的人說,看護的人就在裡面,但是無論使勁叫喊還是晃蕩鐵門,都叫不到開門的人來。無奈之下,記者只得轉道向北,去村委會求助。
因為周末,村委會只有門房大爺在,老人是個熱心爽快人,記者載著他一路重返院落,只不過他叫門許久,院子裡同樣無人答應。無奈之下,老人打電話給村干部。
在等待的過程中,記者不禁暗暗懷疑:不要說游客如織,看來這裡反倒是個無人問津的地兒,泛舟禅師塔是否真如文字資料中所說的那麼珍稀而值得瞻仰?
和旁邊的老鄉聊天,他們一個個倒是滿懷自豪地證實,日本、韓國人,還有黃發藍眼的老外都有來看的。“以前來的人不少,有的又是掃,又是拜的。這座塔真是好東西,你好好給咱們寫,搞個旅游開發麼。”一位老鄉囑咐記者。
古塔不言若天成
隨後趕來的村干部打通了院子看護人的手機,不一會兒門從裡面開了。上坡進門,一個寬闊的院子如公園一般,滿院子松柏的綠色。
大門右手邊,一個磚砌的低低平台,其上是一座單層的矮塔平台是圓的,塔基、塔身是圓的,塔檐、塔尖都是圓的,整個塔宛如珍珠般圓潤精致且有質感,全貌顯露的一瞥之間,百米之外能感覺到它古樸渾厚的氣息。
運城境內古塔遺存眾多,如新绛龍興塔、安邑太平興國塔、芮城壽聖塔、臨猗雙塔、永濟莺莺塔,都是稜角分明直插雲天的,建築風格巍峨莊嚴,需抬頭遠觀才能見全貌。而身量不大的泛舟禅師塔只需找個高處踮腳,平視就幾乎能把上下通覽。然而,在它質樸渾厚的氣質中,透露出來的是平和從容的自信,大唐文明的遺風似乎包裹其內,徐徐吹拂潤澤人心,千年不曾斷絕。
繞塔三周細細品味,可以看出泛舟禅師塔的精致之處:近十米的高度,塔基、塔身、塔剎比例分配均勻,通體呈圓狀,由上到下逐漸放寬,顯得扎實莊重。塔身用磚砌柱分割為八個基本面,面南開一小門,塔檐比塔身稍稍伸出至塔基寬度,之上至寶珠處分多層逐漸收縮。塔上有磚雕的蕉葉、覆缽、垂蓮、仰蓮、寶蓋等,最上部分寶珠則為石雕。無論建築還是雕刻,工藝精熟,如自然天成一般,整體風格不逞奇巧而顯古拙端莊。
有研究者曾評價,作為單層圓體磚塔,泛舟禅師塔是我國唐塔造型中僅存的孤例,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獨特的藝術價值。其在建築設計和營造上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構思之獨特,是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築工程技術和建築藝術成就的例證。
可惜的是,因為年久失修,塔身上出現裂縫,塔檐破損,塔頂的寶珠也傾斜了。寺北村人對此的理解是,該塔建築藝術高超,現在無人敢承接修繕任務。
推薦閱讀:
西藏拉加裡王宮遺址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亳州花戲樓
山西太陰臥佛:千年古木雕刻
推薦閱讀:
西藏拉加裡王宮遺址
山西龍山道教石窟
亳州花戲樓
山西太陰臥佛:千年古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