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日期:2016/12/14 13:12:36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有關瞿昙寺

    瞿昙寺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瞿昙寺始建於明代初年,位於青海省樂都縣瞿昙鎮,距縣城約21公裡。這座規模宏大的漢式建築風格的藏傳佛教寺院,是在明王朝扶持藏傳佛教以統治藏區的政治背景下,由三羅喇嘛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創建的,明太祖朱元璋於次年以佛祖釋迦牟尼的姓氏賜名為“瞿昙寺”,此後又經歷永樂、洪熙、宣德各朝欽派太監及匠師擴建。

    寺院選建在雄渾而清幽的風水形勝之地,沿著南向偏東的軸線布局,背倚羅漢山,前臨瞿昙河,面朝鳳凰山,遠可望雪山,同自然環境有機和諧地融成一體。寺院原圍有土城,形勢險固,可惜僅存殘垣斷壁;全寺現占地52畝,建築面積約1萬平方米。建築組群劃分為前院、中院和後院三進院落,中院和後院周匝廊庑;沿著中軸線序列山門、金剛殿、瞿昙殿、寶光殿和隆國殿;兩側對稱建有御碑亭、小鐘樓、小鼓樓、配殿、香趣塔和大鐘樓、大鼓樓等。其中,前區基本呈漢地佛寺“伽藍七堂”格局。後區巍峨壯麗,冠於全寺的隆國殿,兩翼有呈向上朝拱之勢連綴抄手斜廊,還有造型端莊的大鐘樓和大鼓樓對峙左右,則明顯仿自明代北京紫禁城的奉天殿(太和殿)和兩翼抄手斜廊以及文樓(體仁閣)、武樓(弘義閣)的布局意象,堪稱明清北京故宮的“活化石”。另外,主體建築群東北,還有一組兩進院的活佛住所即囊謙,為青海地區民居建築風格。

    瞿昙寺的漢式建築風格十分典型,在類型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實際也是清代北京和承德等地大量興建的漢式藏傳佛教寺院的先聲。其基本完好的的建築遺存,包括風水格局、廊院、抄手斜廊、建築彩畫、壁畫、御碑等等,為古代藝術、文物和建築史等研究留下了具有重要價值的眾多珍貴實物資料,也成了為引人入勝的觀光旅游勝地。

推薦閱讀:

牌坊:中國式紀念碑

廣東罕見水碉樓 似“捆綁火箭”

西非古老村莊陶土圓屋

香港法定古跡——西港城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瞿昙寺壁畫 永恆的文化瑰寶

    有關瞿昙寺壁畫

    瞿昙寺內主殿兩側設有壁畫走廊,廊牆上巨幅彩色壁畫高2米有余,兩廂廊隨地勢而建,從中殿兩側拾級而上,總長度達400多米。

    瞿昙寺壁畫內容多為佛教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展示,有“叨利天眾迎佛升天宮圖”、“善明菩薩在無憂樹下降生”、“龍王迎佛入龍宮圖”、“六宮娛女霧太子歸宮圖”等,壁畫構思奇巧,層次分明,形象生動。瞿昙寺的壁畫總面積約900平方米,無論規模、年代還是藝術價值都堪稱西北之最。

推薦閱讀:

牌坊:中國式紀念碑

廣東罕見水碉樓 似“捆綁火箭”

西非古老村莊陶土圓屋

香港法定古跡——西港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