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古建築一:荥陽北周村周開谟故居
日期:2016/12/14 13:12:0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為更好的保護、傳承、展示中原古民居建築,探索、創新、發展這一稀缺歷史文化資源,加快形成文化旅游產業,全面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河南文化傳播網與鄭州鄭州古民居保護志願者團隊聯合推出《盤點中原古建築》系列報道。
周開谟,人稱周翰林,荥陽市城關鄉北周村人。先任翰林院編修,後為禮部郎中,再放德安知府,升漢黃德道,著有《燕中集》、《鄖中集》、《輿中集》等詩集付梓行世。據周開谟的六世後人講,周開谟是道光皇帝的老師,道光皇帝南巡時還特意來到北周村看望老師周開谟。周開谟帶領道光皇帝一行人出門,登上村後的最高建築“文昌閣”上,浏覽了村南邊的三山、萬山風光。但是目前,由道光初年周翰林所置買的老宅只剩下前院志林家的斷壁殘垣了。
周氏老宅——孫榮祖
北周村的周氏老宅坐落在北周村中心大街東段路北,是一座典型的大四合院。全宅建於高台(名曰周家台)之上,台壁、台面用紅磚和青磚鑲鋪,宅院居高臨下。整個宅子分前、中、後三個院落,前院上房為高大的客廳,相對為臨街房,東西有廂房。臨街房東首建高大的門樓,前有寬闊台階通向大街,大門兩側各有一座巨大青石獅子,大門上方高懸黑底金字“太史第”巨匾,傳為道光御筆,門樓內側高掛“文魁”、“拔貢”等大匾,每逢春節,兩盞大紅紗燈掛在門樓,全宅燿燿生輝。影壁借東廂山牆,上面建有圖案,門樓與影壁牆之間是一小四方院,向西過二道門進入主院,東西廂之間設三門,形成三進院。
大客廳東山牆與院牆之間有一過道,由此進入中院。中院兩邊也是廂房,正房是一座繡樓(明二暗三),相傳趙財主家丫鬟吊死在一樓,所以一樓長期封閉(見周翰林轶事傳聞錄)。繡樓後邊是後院,也有東西廂房。
從繡樓和中院西廂房之間進入西邊的牲口院,牲口院西臨路溝,北邊是一排草房,牲口就養在這裡。穿過牲口院,向北是一片樹林,樹林裡有石碑和水井。
北周村周氏老宅前後院長期由周翰林的三子志林、四子志禮的後代分別居住,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前院志林的後代全部搬出另置新宅,志禮的後代也把舊房全部推倒,在原址上蓋了新房。目前,由道光初年周翰林所置買的老宅只剩下前院志林家的斷壁殘垣了。
推薦閱讀:
徽州磚雕“清代人物門罩”展魅力
徽雕:亦商亦儒寫風流
徽雕四絕:三分精美 七分雅致
徽州古民居雕刻裝飾探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