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有哪些 >> 紹興書聖歸隱地 華堂村

紹興書聖歸隱地 華堂村

日期:2016/12/14 13:04:28      編輯:古代建築有哪些

王氏宗祠外,荷花年年紅

王氏宗祠外,荷花年年紅

清澈的溪流繞房穿宅,時明時暗

清澈的溪流繞房穿宅,時明時暗

    浙江紹興嵊州是越劇故鄉,這裡的古戲台多,民間戲班子多。古戲台大都和古村落聯系在一起。嵊州的古村落也不少,華堂村就是其中最大的古村落。

    華堂位於嵊州市金庭鎮臥猊山麓,是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後裔的最大聚居地,至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晉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的某天,王羲之離開會稽經曹娥江循著剡溪水流的方向,找到了這片適合隱居的金庭山水,從此便沒有離開。書聖離世後,四子操之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王氏家族。(另一種說法是王羲之第26世孫王弘基始率族人聚居此地,距今有800多年的歷史。)

    據《王氏宗譜》記載,王氏子孫多擅書畫,家家戶戶都會將書畫懸於廳堂,供人品賞,人稱畫堂村。後因其屋捨精麗,山水清妙,“畫堂”易名為“華堂”。明正德年間,村落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王氏子孫以華堂村為聚居中心,周圍巖頭、小坑、觀下、濟渡等十余村都有王氏後代。華堂村到清代發展成為“剡東第一大村”,現今居住著5700多名村民,其中80%以上都是王氏後人。

    華堂村處於臥龍山脈、毓秀山和平溪江環抱之中,與溪流、群山構成和諧的空間環境。華堂村根據山水的走勢,從東至西設置了前街和後街,作為主要的商業街道。另有上橫街、下橫街兩條村道與前、後街相互垂直,構成井字格局。這四條主要街道貫穿東西和南北,長逾1200米,卵石鋪路,光滑黑亮。

    以前老街上店肆林立,百雜齊全,每到趕集的日子,更是全村沸騰,熱鬧非凡。現在老街靜寂了下來,但兩側樓上住人、樓下開店的木結構商鋪依然還在,並且還有三兩商家做著買賣。井字中心為“市心街”,有一個大戲台,建於明代,結構牢固,形式美觀。每逢年節,村裡請來的越劇班子還在這個古戲台上表演。

    華堂古村中有一條貫通全村的神秘水渠,堪稱華堂先民對江水利用的傑作。渠水非常清澈,在村中蜿蜒穿行,時而沿牆而走,時而隱入村民家中,頓時使古村靈動而富於生機起來。以前村裡有規定,早上7時之前是不准洗衣服的,因為大家都要挑水喝。

    古村現有面積10萬平方米,村內保留了大批明清時期格局與風貌基本完整的古建築和歷史街區,名勝古跡眾多,有別具一格的街道、明清時期的建築、典雅樸素的宗祠,還有民國時期浙江省最後一任省長周巖的故居,歷史上曾有“十廟十庵十祠堂”之稱。

    王氏宗祠是村裡的標志性古建築,面積約1800平方米,最早建於元代,為王羲之後裔的宗祠,現存建築建於明朝正德七年,系王氏後人為紀念王羲之第36代孫、大孝子王瓊和他的貞節夫人石氏而建。建築坐西朝東,前後三進,規模不大,但設計獨特。兩層四檐的高峻門斗之後,是一方“凹”字形的水池,“凹”字的中間是一座3孔的石砌梁橋。前廳為王氏36世祖王瓊與其配偶石氏的靈位,前廳與後廳之間有二層廂房,後廳面積最大,是供奉祖先畫像和牌位的地方。端坐的王羲之像位於廳的正中,兩邊如山的牌位,標榜著這個家族的規模盛大和歷史悠長。

推薦閱讀:

南北古民居各具風格

嶺南古村落——汕頭下底村

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

中國最美古村 月色厚板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