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受損該誰買單?
日期:2016/12/14 11:52: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永漢鎮合口圍(資料圖片)。本報記者朱如丹 攝
惠州作為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城市中散落著各種文化珍寶,這些珍寶牽動著惠州市民的心。昨日,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羅川山做客《行風熱線》,就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文化熱點話題與廣大聽眾朋友進行交流。有網友提出了關於文物保護的疑問,羅川山感歎:“不少市民對地方文化很有研究,懷抱珍愛之情,他們守護城市文脈的精神令人感動。”
惠州市5街區獲評省歷史文化街區
網友“東江漫步”在節目中提出,市區水東街原41號何屋曾被認為是水東街保存最完好的古宅。但是,在水東街改造中,何屋最終還是被拆掉了。對此,相關單位回應稱,因其沒有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另外,水東街最有特色的民國騎樓群,也被拆了部分。網友認為,這對於惠州的歷史文化保護來說無疑是一種傷害。目前有沒有具體的措施能避免今後再次發生這樣的遺憾?如果再次出現有價值卻沒被納入文保單位的古建築、古遺址,被劃進拆遷范圍,市民應該向哪個部門提出質疑?
對於該網友的提問,羅川山回應道,由於過去在歷史文化保護方面的種種原因所導致對文物保護的影響甚至傷害,包括當時一些街區沒能被列為歷史文化街區而受到依法保護出現的歷史缺憾,將激發我們更加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我市已有5個歷史文化街區,明確列為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其中包括城區的鐵爐湖、水東街、北門直街、金帶街這4個街區,還有惠陽淡水老街。如此一來,歷史文化街區包括其中的文物點就將依法受到保護,裡面的一些傳統建築也將依法納入保護。
在申報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我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得到進一步精准落實。目前,作為市政府首批公布的惠城區和惠陽區的202處傳統建築都已掛牌保護。水東街等老城區的4個歷史文化街區和3處歷史地段一樣能得到依法保護,類似何屋的拆除現象將不再發生。歡迎市民監督,一同守護我們城市珍貴的文物資產。
關鍵詞:古建築
水東街歷史文化街區按照文物法進行保護
那麼,水東街日後將呈現何面貌?
羅川山表示,值得高興的是,在去年惠城區4個街區公布為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後,市政府對4個街區依法制定了科學保護規劃,包括水東街的文物保護規劃。對歷史街區保護的一整套保護措施和依法維修工程,也將陸續出台。水東街的騎樓群,從街面風貌到每一個有歷史建築身份的傳統建築,特別是文保單位都會得到完整的系統保護和科學修繕。
關鍵詞:文物修繕
省以上文保單位可獲5萬元管理補貼
網友“幸福快門”說,龍門縣永漢鎮合口村合口圍(古圍屋)去年曾遭遇洪水受損,幸好有村民主動集資維修得以保存原樣。“我市范圍內的古建築受損,應該由哪個部門負責其修繕工作?資金該由地方負責還是政府買單?”網友“幸福快門”問。
羅川山回應,各地政府應首先擔當文物保護責任。另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使用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由所有人負責修繕、保養。非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有損毀危險,所有人不具備修繕能力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給予幫助;所有人具備修繕能力而拒不依法履行修繕義務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給予搶救修繕,所需費用由所有人負擔,“誰所有,誰承擔法律責任。”
惠州目前正在探索工作思路,對非國有文物點的保護維修問題展開調研。對私人業主的文物點,探尋如何在貫徹文物法基礎上,由政府進行適當補貼和支持,為無能力或因種種原因無法有效維護和保護的所有者提供幫助。
羅川山說,去年底,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申報工作的扶持辦法,對申報省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工作給予扶持補貼外,還對獲得省以上的文保單位,給予保護責任機構5萬元日常管理運作補貼費用,這是我市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有效措施。
對於加強文物保護工作監管問題,羅川山表示,文物保護維修上必須要按照文物保護法進行,由有文物修繕資質的單位,經文物部門認定批准其保護方案符合科學合理和“修舊如舊”原則後才能進行施工,嚴防修繕變成破壞。
(來源:惠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