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保護推動徽文化“活態傳承”
日期:2016/12/15 2:04: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本報於11月17日刊發了《擴面提質古建築保護,打造生動古色黃山》一文後,在黃山各界引起強烈反響。采訪中,讀者均表示,今年黃山市全面啟動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作,不僅能進一步推動徽文化活態傳承,留下一方“有山、有水、有鄉愁”的精神家園,還加快促進了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市民韓先生:參與古建保護的人功不可沒
看到黃山市對“百村千幢”工程進行橫向擴展、縱向延伸、拓展古建築保護范圍的報道後非常興奮。古建築是先輩留給後人的一筆不可再生的珍貴財富,作為黃山市民,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將它們保護好。相信在政府的引導下,各方的參與下,徽州古建築的保護工作會再上一個新台階。
黃山市投入巨額資金,實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偉大創舉,參與古建築保護的人更是功不可沒。自該保護工程實施以來,破落的村莊經過搶救性保護煥發出活力,瀕臨倒塌的老宅子修復後既能滿足生活需要,又成為新的旅游業態和亮點,為老百姓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效益。
攝影家方先生:保護古建是文明的傳承進步
遠山、近水、粉牆、黛瓦,構成的一幅幅美麗畫卷,是攝影者的最佳拍攝題材。隨著黃山市對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的縱深推進,一幢幢古老的徽州民居,一座座古村落呈現出應有的色彩,在自然山川、植物的環境中被襯托得分外醒目而清新,吸引著來自五湖四海的攝影家們,用鏡頭記錄下美的瞬間。
我出生在徽州,對這些古建築有著深厚的感情。從過去拆梁賣瓦或任其倒塌,到成為精心維護的世界遺產,在此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文明的傳承和進步。徽州古建築雖歷經滄桑,但在黃山人民的精心呵護下魅力依舊。我將以不同角度拍出古民居的獨特一面,通過照片展示它們背後的故事。
研究員胡時濱:古建保護推動旅游快速發展
徽州文化歷史具有特色,主要體現在古民居、古村落上面,這在黃山三區四縣很多。隨著“百村千幢”工程的實施,新農村的建設,打造百佳攝影點、旅游景點的建設,針對古建築保護出台《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暫行辦法》等多個文件,對古建築保護利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也縱深推進了黃山市的旅游快速發展。
探索成立古建築收儲經營公司,對未列入各級文保單位、瀕臨倒塌、個人無力保護利用的古建築,進行收儲或租賃,統一市場招商、統一市場銷售,此做法非常好。通過收儲的方式使散落在民間的古建得到了保護利用,政府不僅在古建築保護市場這塊起到了主要引導作用,還讓村民認識到古建的價值,主動積極參與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