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屋面掛瓦分以下幾步
日期:2016/12/15 1:27:1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沖隴:拴線鋪灰,先將中間的三趟底瓦和兩趟蓋瓦掛好。
瓦檐頭:拴線鋪灰,將檐頭滴子瓦和圓眼,勾頭瓦掛好,滴子瓦出檐最多不應超過本身長度的一半,在兩端邊隴滴子瓦下稜位置拴一條橫線,用以控制每隴滴子瓦出檐和高低,在連檐處預留鋼筋,釘住圓眼勾頭,以防止瓦隴的下滑。
掛底瓦,先在齊頭線,楞線和檐線上各拴一根短鉛絲(吊魚)“吊魚”的長度根據線到邊隴底瓦翅的距離定,然後“開線”,按照排好的琉璃瓦當和背上號好隴的標記,把線的一端拴在一個插入脊上泥背中的鐵釬上,另一端拴一塊瓦,吊在屋檐下這條線為“瓦刀線”,瓦刀線的高低應以“吊魚”底稜為准,底瓦灰的厚度不應超過灰背厚度,底瓦用板瓦必須挑選,底瓦窄頭朝下從下往上依次瓦,底瓦搭接密度按二塊筒瓦長等於五塊板瓦長來定,即“二筒五”,最密不超過“一筒三”,瓦與瓦之間不鋪灰,瓦要排正,底瓦隴的高低和直順程度都應以瓦刀線為准,每塊底瓦掛翅寬頭的上稜都要貼近瓦刀線。
掛蓋瓦:按楞線到邊隴蓋瓦瓦翅的距離調好“吊魚”的長短,然後以吊魚為高低標准開線,瓦刀線兩端以排好的蓋瓦隴為准,蓋瓦灰應稍硬於底瓦灰,蓋瓦不要緊挨底瓦,它們之間的距離叫“睜眼”睜眼大小應為筒瓦高三分之一左右,蓋瓦要熊頭朝上,從下往上依次安放上面筒瓦,壓住下面筒瓦的熊頭,熊頭上熊頭灰為黑色。庑殿邊隴應瓦瓦到垂脊位置,翼角瓦應從翼角端開始,其它同上。歇山撒頭瓦隴應穿過博脊位置,翼角攢角無傍囊,拴線應沿屋架一直上行到後坡邊隴蓋瓦上,並應注意瓦囊要小,其它同上。
捉節夾壟:將瓦壟清掃干淨用小麻刀灰(摻色同瓦色)在筒瓦相接的地方勾抹(捉節),然後用夾壟灰(摻色)將睜眼抹平(夾壟),夾壟應分糙細兩次夾壟,操作時要用瓦刀把灰塞嚴拍實,上口與瓦翅外稜抹平(背瓦翅),瓦翅一定要背嚴背實,不得開裂翹邊,不得高出瓦翅,否則很容易開裂而造成滲漏,夾壟時應將壟灰趕軋光實,下腳應直順,並應與上口垂直,與底瓦交接處無蛐蛐窩和多出的嘟噜灰。
翼角掛瓦:翼角掛瓦從翼角端開始,叫攢角,攢角完後,開始掛翼角瓦,從勾頭上口正中,至前後坡邊壟交點上口拴一道線(槎子線),它既是兩坡翼角瓦相交點的連接,若庑殿屋為推山做法時,這條線應隨之向前(後)坡方向彎曲,由於翼角向上翹起所以翼角底、蓋瓦都不能水平放置,越靠近角梁就越不平,除邊壟應與前後坡及撒頭邊壟同高外,其余應隨屋架逐壟高起,兩坡翼角相交處的兩塊滴子瓦要用割角滴子,瓦壟要瓦過斜當溝的位置。
窩角溝的處理,窩角溝部位的滴子瓦應改作“斜房檐”勾頭,勾頭瓦應改作羊蹄勾頭,窩角溝部位的底瓦應改作“溝筒”。
文章來源:曲阜市至聖琉璃瓦廠 http://www.fangguwa.com 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