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釋放壓力的心靈之旅 絢爛古樸黔東南

釋放壓力的心靈之旅 絢爛古樸黔東南

日期:2016/12/14 10:22: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黔東南原生態民俗游成為旅游“新寵”

  “靜靜聽我模仿蟬兒鳴,還望大家來合聲,我們雖然不比蟬兒聲音好,生活卻讓我們充滿激情……”無人指揮、沒有伴奏,十幾個侗家少女僅憑天賦的嗓音和靈氣,就將一曲《蟬之歌》演繹出層疊的聲部如天籁之音。

  這不是青歌賽的表演,而是在貴州群山峻嶺間的侗寨鼓樓,她們不為賺錢,只為了生活中本真的歡樂。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黎平縣境內,號稱“中國最美的六大鄉村古鎮”之一的肇興侗寨裡到處擠滿游客,其中不乏遠道而來的外國人。

  近年來,以少數民族風俗為主的旅游線路悄然成為各地游客的首選。全國55個少數民族,在貴州境內就可以找到48個;豐富的民俗旅游資源,使得貴州越來越成為游客們的“新寵”。

  “人類疲憊心靈的家園”

  “我聽說,貴州的宣傳標語是"多彩貴州"。我們剛剛游覽的肇興侗寨,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自然的,文化的,藝術的,都確實配得上"多彩"一詞。”剛剛欣賞過侗族大歌的土耳其籍游客布澤說。

  布澤所在的旅行團一共70多人,4月24日就已經到達了黎平的肇興侗寨。本以為提前錯開“五一”假期,住宿游覽會方便很多,“結果我們還是被迫分到4個賓館住,所有的旅店幾乎都處於滿員的狀態。”這個團的導游小曾說。

  這種“滿員”狀態並不只限於肇興一地,民風淳樸、文化多樣、生態良好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歷史上因交通不便,至今仍保存著大量原始的少數民族文化,被稱為“人類疲憊心靈的家園”。數據顯示,近幾年黔東南原生態民俗游正在成為貴州旅游增長最快的板塊,近3年黔東南州已接待國內游客1300多萬人次,國外游客12萬余人次,占貴州省海外游客的90%以上。

  “養在深閨人不識”

  40多歲的上海人蔡扣榮在肇興侗寨的中心地帶開了間酒吧,打開古色古香的木窗,就能和侗族鼓樓隔河相望,別有一番風景。

  2003年到2007年,正值貴州民俗旅游悄然興起的階段,蔡扣榮和他的小酒吧見證了全過程。2003年開業頭三個月,一個客人也沒有。

  “但是我一直很享受這裡的生活,哪怕當時生意不好。”蔡扣榮在酒吧二層的角落搭了個帳篷,和屋檐下的燕子做伴,聽著寨子裡的歌聲。“可能是因為一直無人開發,所以這裡的環境和文化能保留得這麼好。就拿侗族大歌來說,這裡的人唱歌不為表演,不為賺錢,只為了自己的快樂而歌唱。外面來的人不多,當地人看你的眼神都是很單純的。”他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