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安徽阜陽古建築保護陷資金匮乏困局

安徽阜陽古建築保護陷資金匮乏困局

日期:2016/12/15 1:21: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日前,在安徽阜陽貢院街阜陽曲劇團家屬院內,三間有200多年歷史的老房經過修葺煥然一新,但阜城不少古建築卻不像這三間老房一樣“幸運”,面臨著亟待保護卻資金缺乏的尴尬。

在阜陽曲劇團家屬院,昔日的貢院府大院,如今已經住滿了人家,老房已是難尋。在幽深的弄堂裡,記者看到三間別致的古樸房屋。屋主吳洪建指著古老的青磚告訴記者,這三間老房有著200多年歷史。之前因年久失修,屋頂漏水,柱子都已經腐爛得厲害,本來早已經是危房。吳先生介紹,他去年,本來是要拆了老房蓋新房的,手續都辦好了。後來省裡來了專家,鑒定後說這老房是文物,讓他們保護起來。但是個人保護老房,雖然有心,卻力不足。相關部門讓他不要拆老房子,但不拆的話,他又沒地方住。這才撥了7萬余元讓他重修老房子。吳先生說,另外,自己不是專業人士,不懂古建築,修得肯定不盡如人意。修得怎麼樣,還在等相關部門來驗收。

記者了解到,像貢院老房一樣的古建築在阜城還有很多,比如曾經報道過的劉公祠、阜陽老城牆,它們都面臨著像貢院老房一樣的尴尬,亟待保護,可是資金匮乏。

市文物管理所劉副所長表示,貢院現存的古建築歷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但近幾十年來,阜陽沒有公布市、區文保單位,所以貢院古建築也沒有納入保護范圍。“由於歷史原因,貢院老房現在都是私人居住,成為居民個人房產。”這些因素,都使阜城老房等古建築的保護工作,變得更加復雜。目前,阜陽多數老房只能維持現狀。劉副所長表示,目前只能采取居民個人與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式,盡可能保護這些珍貴的古建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