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恪靖公主府是全國建築信息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古建築

恪靖公主府是全國建築信息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29: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恪靖公主府位於呼和浩特市通道北路,建於清代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余年的歷史,是清康熙皇帝的第六女恪靖公主下嫁給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的敦多布多爾濟後居住的府邸。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固倫恪靖公主府位於新城區通道北路62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建成,府第南北長約180米,東西寬約63米,史料所記,府第後部馬場,花園已無遺物。

    公主府現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琉璃瓦古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房捨69余間,為四進五重院落,其建築之精美,有“西出京城第一府”之稱,是我國目前所知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公主府建築群,具有較高的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

    公主府是一處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的重要歷史文化遺跡,因此受到了國家文物局、自治區文物局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整個工程將於2008年結束。按照文物保護的要求,大修後的公主府將在50年內不用進行大的維修。維修的整體工程都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原貌,修繕後的廊和門窗已恢復了300年前的原貌,同時對屋頂脫落的脊瓦進行了修補,目前其他修繕工程正按照古建築傳統工藝及工序來完成。

    史籍記載,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5月)漠西蒙古四額魯特聯盟之一的准格爾部噶爾丹汗,侵占漠北蒙古喀爾喀三部,喀爾喀歸順清朝。此後,噶爾丹率大軍悍然越界進入清朝漠南蒙古地區尋釁滋事,引起邊疆爭端,康熙帝御駕親征三次,用了七年時間平定噶爾丹後,為立國安邊之大計,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將其第六女排行四公主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察渾多爾濟的長孫敦多布多爾濟。

    辛亥革命後,公主府充作公產。民國十二年(1923年)八月,成立不久的綏遠師范學校遷入該府第辦學。為教學需要,拆除室內軟隔斷。民國十九至二十年(1930—1931年)在府第周圍新建校捨近百間。學校又遇並校擴招增班,添建幾十間校捨,在經費很拮據的情況下,提出可勤可儉修復老校捨的原則。開始動手拆卸除府門、儀門、垂花門、靜宜堂、寢殿五座外,其余十三座建築四十三間房的全部隨梁枋、絕大部分室內檩枋和檩墊板;全部拆除所有建築裝修的檻框門窗;拆除腰廊、後部回廊和後罩房耳房等三個單體小建築。利用這些拆下來的老料,制作府第堂屋檐部簡易民國式檻框門窗的各部構件,並扭正改建一進院東西廂各一座翼房。公主府格局外貌遇到一次空前的改造。

    依現存建築的布置情況看,府第琉璃瓦建築組群采取中軸線南北貫通,兩側拱衛對稱格局。中軸線上依次有影壁、府門、儀門、靜宜堂、垂花門、寢殿、後罩房等,堂屋五重四進。拱衛兩側對稱的是二進院靜宜堂東西朵殿,東西廂房、東西廂房的耳房;三進院寢殿東西正耳房,東西廂房和東西廂房耳房等,共計19座文物建築59間房屋,其外圍繞築崇垣。

    府第院落由原有狀況變更之處有兩項。其一,一進院現有形制、材料、工藝截然不同的東西各五間正房,是後人將原建東西翼房拆除扭正改建而成。其二,遺跡現象表明,東西朵殿外側腰廊、後部回廊和後罩房左右各一間耳房和東南拐彎處一間偏僻房等盡數被拆除。這個現實與公主府原大小24座建築72間房屋的史料記載十分吻合。

    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靜宜堂和寢殿,這兩座建築形制相同,尺度有細微差別,均為硬山式。面寬五間進深九架,抬梁式構架,跨空梁七架前後廊大式營造。明間面寬3.55米等間制是特征之一,通面闊17.75米,通進深9.7米。每縫梁架布四柱,邊縫排山加山柱。檐柱經32厘米,徑高比例1:11。有側腳和生起。
大木梁架做法為無斗拱大式構制。梁的斷面高、寬(厚)比例,以模數衡量寬(厚)度往往大於《工程做法則例》的規定。七架梁下施隨梁,各部梁架承托的檩皆為檩三件並用。

    門面建築府門、儀門為硬山式各三間,啟門各一。明間面寬3.60米,次間面寬3.25米,通面闊10.10米,通進深5.27米,儀門進深略大於府門,其它尺度均小於府門。根據功能需求大木梁架結構較特殊。均采取三步梁插柱造,五檩前敞後出廊構架。各縫布三柱,排山加山柱。柱徑30厘米,徑高比例1:9.8;儀門柱經28厘米,徑高比例1:10.9。三步插梁下施隨梁枋,檩下皆有墊板和檩枋。府門和儀門檻框、門窗、余塞板、走馬板安裝在明間後檐金柱間。

    靜宜堂朵殿、廂房的外檐裝為隔扇門檻窗。寢殿廂房、後罩房的外檐裝修為隔扇門支摘窗。寢殿廂房的橫披窗為不分扇,通樘一扇做法。寢殿東西正耳房各三間,殿、堂東西廂房耳房各一間,大個單體都是硬山式雙脊檩卷棚建築。間面寬3.55米等間制。寢殿正耳房通進深7.07米,廂房耳房通進深6.00米。

    寢殿耳房四步插梁斷面尺度符合常規,下施隨梁枋。但上部四架梁斷面僅28×28厘米,尺寸大不正常。頂瓜柱下未作連二角背。步架不等,廊步(後檐步)1.1米,五五舉。前後金步1.91米,六六舉。頂步尺寸1.05米(3.6D)四架梁跨度過大。這一系列不合理因素的綜合作用,促使四架梁嚴重扭曲變形,這是全院惟一有先天性病根的建築。廂房耳房雖有類似問題,但不合理程度沒有如此嚴重,況且又是單間,不曾發現異常情況。廂房耳房外檐裝修為夾門支摘窗、風門。

    公主府所用木、瓦、石作各種材料十分考究。營造中國古代建築的主要材料就是木材、磚瓦和石材。木材是制作主體結構構件和裝飾的材料,材質的好壞直接關乎建築的壽命。公主府的各種柱、梁、枋、墊板和檩條等梁架大木構件的制作全部采用油松(俗名紅皮松)。這是一種材質較硬,紋理致密,不易蟲蛀,耐腐性好,經久耐用的理想材種,但較稀缺,不知從何處覓得。裝修用的木材是易干燥,不易開裂、變形、干縮,耐腐性中等的紅松。也是再理想不過的選擇了。

    公主府使用的大量石材,如:垂帶踏跺、象眼石、階條石、陡板石、土襯石、埋頭角柱石、角柱石、壓面石、腰線石、挑檐石、柱頂石、門鼓石、門枕石等,清一色采用漢白玉系列的雪花白石料。就是府門前的大小各一對   石獅子也是雪花白石料雕琢。雪花白石材色調純正潔白,裝飾性強,襯托深色提高明度,平整刷道後竟顯片片雪花熠熠生輝產生另一番情趣,是宮殿府第建築中使用的理想石材。公主府建於清工部《工程做法》頒布之前三十年。但各匠作追求的約定俗成的規矩,基本符合《做法》的規定。往昔營造古建築,木作居匠作之首。公主府古建築組群的梁架大木制作,以檐柱直徑作模數,推算確定各部構件的高、(寬)厚度的具體尺寸。

    公主府的石作是浩大繁雜的工程項目。石作的特點是在原料產地將毛坯料,根據需求分門別類加工成半成品。運到工地後再按形狀、規格的要求進行深加工,安裝時和安裝後還要進行整合加工及“寸七刷道”工藝的細加工。公主府實用石材上百方,用途名號十五種,每一種用途中因琉璃瓦建築等級不同,派生出幾十種尺寸規格,且精度要求嚴、工藝要求高。從石作整體效果看,石材色澤均勻無缺陷,各部構件尺寸無誤,制作規范,工藝處理美觀大方,安裝平整、牢固、嚴實,勾縫、灌漿飽滿,“石活兒”質量堪稱上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