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牆為何敵不過橫沖直撞的公路
日期:2016/12/15 1:21: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大理采訪,我明顯感到,“毀古城牆”事件給這片美麗的土地帶來巨大震動。一連串問責、處罰的背後,透露出大理方面嚴肅的處理態度;市長誠懇的檢討,坦陳“傷心、痛心、羞愧”,讓人有理由期待當地政府知恥而後勇、痛定思痛的決心。
在有些人眼裡,大理古城牆不過是一截土堆而已。讓公路繞行,多花上億的資金,值嗎?問題是,文化遺產的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人手裡毀掉,將愧對子孫後代!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真谛。
正如大理古城牆和公路的“垂直沖撞”一樣,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的矛盾,在不少地方都存在。一邊是“要致富、先修路”,一邊是祖宗遺產的存廢,大理的這次經歷,給人啟迪。
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沒有真金白銀的投入,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喊得震天響,也蒼白乏力。以大理為例,每年各級投入的文物保護經費是1670萬元,這個數字,在雲南甚至修不了半公裡高速公路。其次,文物部門相對弱勢。大理市領導就認為,如果文物部門在一開始就敢於執法,發揚釘子精神,事情也不至於此。
亡羊補牢猶未晚。這一事件也向社會傳遞一個信號:一段古城牆的價值,有時遠高於一段現代公路。
一個社會對待文物的態度,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一個地方保護文物的力度,反映出這個地方科學發展的水平。在經歷了這次“抹黑”事件後,我們期待大理能在今後起到一個好的示范作用,更期望,“大理之愧”不要在別的地方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