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蘭溪]建傳統古建築“工匠學堂” 不讓傳統建築工藝失傳

[蘭溪]建傳統古建築“工匠學堂” 不讓傳統建築工藝失傳

日期:2016/12/14 11:04:5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薄磚路、花窗架、馬頭牆……這樣“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農村傳統建築風貌,是一個地方歷史文化的積澱,也是古韻風情的體現。可如今這些建築的傳統工匠越來越少,為了不讓傳統古建築的工匠流失,蘭溪建起傳統古建築“工匠學堂”。今天(10月19日)上午,蘭溪市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培訓中心授牌,這意味著蘭溪本土的傳統建築工匠有了自己的學堂。

 

  蘭溪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共有國家文保單位7處、省級文保單位15處、市級文保單位110處,文保單位數量位列全省前列,尤其是宗祠、廳堂等古建築,現存體量之大、文物價值之高,在全省都十分罕見。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蘭溪最新登錄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有2085處、簡單登記的一般不可移動文物2047處,其中古建築占據了半壁江山。這些古建築規劃嚴謹科學、工藝精細妙絕,將中國傳統美學與工匠技藝發揮到極致,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實用價值。為了留存住古建築技藝,蘭溪市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培訓中心應運而生。

 

  該培訓中心設在蘭溪市農業干部學校,由蘭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下屬村鎮規劃建設管理處管理,面向全市各鄉鎮古建築傳統工匠進行技術培訓、技能鑒定、資格認證、從業人員管理等工作。

 

  今天上午,第一堂農村建築工匠培訓課在培訓中心開課,授課的是金華市建設技工學校的老師們,第一批學員是蘭溪農村建築工匠中的80位精英。謝文斌是其中一位。“沒想到泥水匠還能進課堂,在這裡不但學習專業技藝,還教我們提高綜合素質。”在學習了一上午後,謝文斌深有感觸地說,培訓還讓他深入了一個理念,自己不僅是技術工匠,還是安全員和監督員,“要好好學,不讓傳統建築文化工藝失傳”。

 

  據了解,該培訓中心近期將培訓三批學員,每批80名學生。根據今年蘭溪出台的農村建房管理辦法,今後建築工匠須持證上崗。

 

  “建立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培訓中心,將由過去的分散培訓向集中正規培訓過渡,實現工匠培訓一體化、規范化。”蘭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龔建峰表示,在辦學過程中將合理利用特色資源,實行開放辦學,之後還將籌建農村工匠協會,讓工匠有自己的行業組織。

 

  蘭溪市委副書記范冬巖,副市長何吉軍為中心授牌。 來源:金華新聞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