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鬧市“復原”商代古城牆引爭議
日期:2016/12/15 1:21: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一南一北兩座“仿古城牆”近日出現在河南省會鄭州市的繁華鬧市區,被市民質疑為“山寨版”、外觀像“棺材”,稱保護好現有城牆,才是重中之重。
這兩座“山寨版”古城牆,被該市文物部門視為“東大街東城門商代遺址城牆改造”工程,是“復原性展示”,以期再現3600年前商代都城城牆的基本風貌。
記者15日在鄭州市的東大街看到,“仿古城牆”已具雛形,主要由黃土夯築而成,約10米高,上窄下寬。兩座城牆,連接著南北的商代古城牆,在其附近是居民區,來往車輛、人流不斷。
“這相當於重新造城牆。”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復原的古城牆無疑像個“黃土堆”,這與周圍現代建築和市民生活有點“不協調”。同時,市民們還擔心,黃土堆砌的古城牆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鄭州本身就是個風沙較多的城市。
但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則表示,文物保護不僅是對文物本體的保護,還有一項重要內容是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對已經消失或者損毀嚴重的文物進行有重點地“復原展示”。
資料顯示,距今約3600年的鄭州商城遺址是中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保護的100處大遺址之一。遺址內目前仍保存著一座周長7公裡的夯土城牆。
這位負責人稱,是根據大遺址保護整體規劃,在東大街東城門處,選擇南、北近200米城牆斷面進行“復原性展示”。其中,東大街北部的新城牆長160米,南部新城牆長80米。
據了解,北京、西安、南京、開封等地的明城牆,也存在在當初殘存的遺址基礎上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過修復。
不過,河南省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史學博士李立新認為,對古城牆進行“復原性展示”,要不傷及原來的古城牆,不改變古城牆本來的面貌。復原商代古城牆一定要做到“修舊如舊”,不能為了好看就擅加修改。
對此,有市民認為,這種黃土城牆的維護本身就是個問題,花那麼多錢造“山寨版”,不如去維護好現有的古城牆。
一個出發點為保護商城遺址的“公共建築”,為何遭到如此多的質疑?有媒體評論指,公眾的權利未被尊重,但它又恰恰決定了公共建築“公共性”的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