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長沙古城牆經政府與開發商協商後保存20米古城牆進行原址保護

長沙古城牆經政府與開發商協商後保存20米古城牆進行原址保護

日期:2016/12/15 1:21: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核心提示: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長沙南宋古城牆保護方案出台,最終確定了對其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豐富、價值最重要的20米古城牆進行原址保護,其余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有關部門表示,此方案還兼顧了開發商即長沙開福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修改原有建築方案的可行性。

新華網湖南頻道長沙2月28日專電 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長沙南宋古城牆保護方案終於出台,"不少於20米的原址保護"讓一直以來呼吁"原址保護"的市民在欣慰之余,仍感到幾許失落。

27日,在湖南省文物局和長沙市文物局的組織下,媒體記者和考古專家一行到古城牆遺址現場走訪,與珍貴遺跡零距離接觸,不少專家表示,"只原址保存20米,有點遺憾。"

剛走進萬達項目的施工現場,一條百余米長的古城牆立即清晰地呈現在記者眼前,雖有幾分殘破,但風貌仍存。記者看到,古城牆呈東北-西南走向,和湘江流向一致,城牆用麻石條做基礎,兩側用青磚包邊。明代城牆疊壓在宋代城牆的牆基之上,其中有一段還利用架設樹樁來穩固基礎。

"這簡直就是一段疊壓的千年長沙古城演進史。"據專家介紹,目前已發掘出的古城牆殘長120余米,頂部寬約5.7米,底部寬約6.2米,高約1.8米。由於發掘工作尚未完成,其完整高度未知,古城牆的掩埋層還剩5米左右。

城牆滿存著長沙古城歷史的記憶。記者看到,在城牆部分青磚上刻有"長沙""寧鄉""善化"等地名和"忠義軍"等字樣。在這段城牆的東北邊不遠即是營盤街,也就是辛棄疾率領的"飛虎隊"的駐地。"飛虎隊"是辛棄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期間組建的一支抵御金兵的地方武裝。據記載,南宋時期,長沙發生多次抗金、抗元、抗流寇的戰爭,天下大亂的時候,一些武裝曾進軍長沙,元軍也曾攻陷長沙。不少自發組織的保家衛國武裝都稱為"忠義軍"。

然而,這面被考古專家視為珍寶、"堪比馬王堆"的城牆面世之後,一直以來命運未卜讓人揪心。記者在現場看到,文化層疊加清晰、信息豐富、城牆保存完整的遺跡有40余米,考古人員在現場用兩條白線將這部分明顯標示出來。但只有20米左右的"原址保護"方案,讓現場的考古專家更加細心地進行發掘研究,以力求讓"保存最完整、信息最豐富"的城牆段得以"存活"。

"如果能將120米的古城牆全部原址保護起來,那當然是最好不過。"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熊建平告訴記者,保護方案將剩下城牆以整體切割方式進行轉移,雖然將采用國際先進的技術以保證最大程度實現異地真實呈現,但不可避免地會對古城牆造成傷害。對不少專家來說,"遺憾"是他們最真實的感受。

還有部分專家擔憂地指出,由於古城牆的基址部分可能寬達20米左右,原址保留的城牆只有20米長,意味著將只留下一段"正方體",城牆"雄偉綿延"的特點將盡失。

熊建華介紹,目前保護方案僅是"概念性"的專家評審意見,"20米"也不完全確定。"現在我們只能說,原址保護不少於20米。因為隨著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如果發現了更多更為珍貴、有價值的遺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護的行列。"熊建華說。

另據媒體報道,針對古城牆原址保護長度的問題,專家曾多次進行現場考察和論證,並在23日召開的專家會上,最終確定了對其中保存最完好、信息量最豐富、價值最重要的20米古城牆進行原址保護,其余進行異地遷移保護。據一位與會專家介紹,這段20米城牆年代疊壓關系明顯,並保留了戰爭痕跡,能夠全面反映城牆價值。

對於為何只保留20米,熊建華表示,除了基於文物保護、地質狀況等基本因素的考慮外,還兼顧了開發商即長沙開福萬達廣場投資有限公司修改原有建築方案的可行性。

“現在我們只能說,原址保護不少於20米。因為隨著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如果發現了更多更為珍貴、有價值的遺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護的行列。”熊建華說。

如熊建華所說,120米的潮宗街古城牆全部保護很難實現。


資料顯示,長沙開福萬達廣場A、B、C、D四區項目總占地180畝,總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超過100億元。古城牆橫跨該項目C、D兩區,若要將其完整保留,意味著更大的工程量和更高的技術難度。

而這段20米長的城牆剛好處在萬達廣場經調整後的一座3層裙樓之下,如果再向兩邊延長,就會深入兩座分別高150米和193米的高層建築底部,這對建築方案的調整來說,難度將更大。

同時,萬達方面已經在長沙市城鄉規劃局網站上掛出了調整之後的建築方案:C、D地塊合並,原有4座住宅樓改成兩棟更高的寫字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