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拆遷廠房藏北宋火神廟 與鎮海樓齊名(圖)
日期:2016/12/15 15:14:18   編輯:古代建築俯看廟宇,還能看出當年的輪廓 林良劃/圖
福州鼓樓區協和醫院對面一舊廠房內,暗藏有一座古廟。它始建於北宋,坊間傳言與鎮海樓齊名。如今廠房要拆了,周邊的老人們很擔心古廟的命運。昨日,拆遷方已暫停廟周圍的拆遷工作,鼓樓區文體局也已著手研究保護措施。
73歲的阮老先生居住在廠房附近,他說,從小就聽說這座廟是北宋時留下來的。以前廟足有2畝地大,正門就位於廠房門的位置,裡頭有兩進屋子,供奉著民間傳說的神仙,以道教的為主,廟名叫“南離總管廟”,“南離在道教裡就是火的意思,所以這座就是福州的火神廟”。
“早期這裡還有戲台,每年會請戲班子來,非常熱鬧。”阮老先生說,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中期,廟的輝煌就不復存在了。這裡開了一家塑料廠,每日只有工人進進出出。廟的前門被改成廠房圍牆,大殿就藏在廠裡,廟裡不少東西都被砸了,其中包括寫著“南離總管廟”的門匾。
阮老先生說,後來,這裡又被改造成了旅館,一直經營至今。如今火神廟只剩下四根柱子,一部分柱子被包進了牆裡,連柱子上的對聯也看不清了。而更讓老人擔心的是,這裡就要拆遷了。
前日,鼓樓區文體局工作人員來到現場,確認這是一座北宋時期的廟,並已向施工方申請暫緩拆遷。目前,他們正在進一步研究,該怎麼保護這座古廟。
昨日,現場拆遷方已暫停廟周圍的拆遷工作。廟暫時保住了,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們也松了口氣。
當年庇佑“紙糊的福州”
這座藏身於廠房的火神廟,究竟建於什麼時期?
據《榕城考古略》記載,此廟建於公元1033年,就是宋明道二年。因這座廟叫“南離總管廟”,附近的巷子被稱為總管前。
福州文史研究者李林洲先生說,這是福州唯一的火神廟。火神廟的出現,與當時福州的建築有關。
“過去有句話說,‘紙糊的福州’。”李老先生說,老福州的房子大多是用木材建的,尤其是居民區,一棟挨著一棟,哪家不幸著火了,一燒就燒毀一大片,所以自古以來,福州人對火一直存著敬畏之心,就在這個地方建了火神廟,祈求能保佑家宅平安。
到了明朝時期,朱元璋的女婿都尉王恭在火神廟的北面,建了鎮海樓。鎮海樓靠近當時的北城門,北城門又被稱為玄武門,在道教裡玄武主水,而火神廟靠近南門,也就是朱雀門,因此民間一直流傳著一南一北,火神廟避火患,鎮海樓鎮水災,護佑福州平安的說法。
到了清末,福州民間救火隊也把辦公地點設在火神廟。有居民傳說,在解放前期,這裡還一度成為地下黨的根據地。
李老先生說,這座火神廟歷經978年,一直受著福州居民的香火,如今雖只剩骨架,但它見證了福州人民與火災斗爭的歷史,也見證了福州的發展,非常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