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福州先民歷史從這開始(圖)

平潭殼丘頭文化遺址:福州先民歷史從這開始(圖)

日期:2016/12/15 15:11:21      編輯:古代建築

  說到福州人類文明史的肇始地,就不得不提到平潭的殼丘頭文化遺址。因為那裡是迄今發現最早的福州先民聚居、棲息的地方,距今近7000年,屬於新石器時代遺址。

  殼丘頭文化遺址,位於平潭縣平原鎮南壟村東北殼丘頭處。坐西北朝東南,是三面臨山的小丘坡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記者昨日在現場看到,該遺址上還留有兩塊刻有“殼丘頭遺址”和“殼丘頭遺址1988成為第一批平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

  殼丘頭文化遺址是1958年全省普查時發現的,1985年9月,福建博物館考古隊進行發掘,1989年1月更名為“殼丘山遺址”。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安志敏考察“殼丘山遺址”後,建議定名為“殼丘頭文化”。

  1991年3月26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1985年進行發掘時,共清理新石器時代貝殼堆積坑21個和殘墓葬1座,出土一批石器、骨器、玉器、貝器、陶器等文化遺物,石器中打制和磨制兼而有之,打制的為砍砸和刮削之器。磨制石器以小型梯形锛為主,還有福建地區過去未曾發現的穿孔石斧,穿孔的石刀和石杵、石臼等。陶器較為完整的主要是紡輪和形態各異的支腳,為福建境內其他貝丘遺址所未見。

  生活用的陶器種類較簡單,主要有釜、罐、盤、碗、壺、豆等。用具、器皿中有的是福建境內過去未見過的或首次發現的。由此可見,早在7000多年前,平潭的先民們就在這方熱土從事漁獵等生產活動,即以撈魚,采貝,狩獵鹿、豬為主的原始經濟生活。

  據平潭縣科技文化體育局副局長賴民介紹,殼丘頭文化遺址為福州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與台灣大岔坑遺址、金門富國墩遺址等早期石器遺址,屬同一文化類型,即“大岔坑文化”類型。“但其文化內涵比台灣‘大岔坑文化遺址’更豐富、更先進,且風格獨特,代表著台灣海峽兩岸原始社會文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