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藏千年“唐代馬球場”遺址 有兩個足球場大(圖)
日期:2016/12/15 15:06:55   編輯:古代建築
福州的中山路大家一定不陌生,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其東側建築底下,埋藏著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馬球場”遺跡。省博院考古專家稱,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挖掘出土的唯一一個馬球場遺跡。
奧運臨近,中國闊別20多年的馬術運動又重回奧運賽場,曾銷聲匿跡的馬球運動又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冶山考古發現“馬球場”
1998年10月,省市考古隊在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宿捨樓工地下兩米多深處,發現有沙質土的地面。
經過考古人員的進一步發掘,在整整四百多平方米內都出現驚人相似的沙土面。而這些沙土面上沒有發現任何同時代的建築物,並且經過考證,這個平面的做工都是一樣考究,做法都有特殊的處理。
根據現場遺留的痕跡,結合三山志記載,專家斷定這就是一個唐代馬球場遺址。而且,這是迄今為止,全國第一次通過科學考古發掘出土的唐代馬球場遺跡,其對於研究古代歷史,特別是體育史很有價值。
馬球場有兩個足球場大
據專家介紹,這裡原來就曾出土過馬球場,當時因為周邊是民居建築不可能都掀開,但根據碑刻上的文字記載,專家推斷,福州市中山路東西兩側方圓幾公裡內都是原唐代馬球場的范圍,它北靠冶山,南至什麼地方未能考證。
在福州中山路歐冶池遺跡南面,中山大院後,冶山古跡遺址泉山摩崖上,至今還錯落有致地存放著民國十二年間镌刻的“唐裴刺史毬場故址”石刻。
考古專家根據碑刻解讀與三山志記載,馬球場應有現在的兩個足球場大,可容大幾萬人。
馬球項目由福州傳出
文史專家陳叔侗說,在古代馬球比賽作為一項極具挑戰性的競技運動,關於它的起源、興起,直至消亡,都存在太多未解的謎團,而福州冶山發掘出的唐代馬球場遺址,將為研究馬球運動的發展史提供有力的實物依據。
據陳叔侗介紹,自唐太宗開始,為練習騎兵的馬術和砍殺術,馬球運動很快在全國各大軍州普及。由於帝王的推崇,打馬球很快在民間流行。根據三山志記載,福州曾經建有兩個馬球場,而在冶山出土的唐代馬球場是福州刺史裴次元所建。
唐朝時的福州,因對外開放交流,馬球運動也隨之逐漸傳到世界各地,直到1908年,馬球首次被列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隨後1920年、1924年和1936年的奧運會上都如期舉行了馬球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