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浒墅關鎮:千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浒墅關鎮:千年古鎮的華麗轉身

日期:2016/12/14 10:13: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十年前年工業總產值只有14.7億元,十年後一舉躍升到140億元;十年前一般預算收入只有0.25億元,十年後一舉躍升到4.46億元,今年預計達到5.2億元。十年之間,浒墅關鎮不僅實現了經濟騰飛,更讓一座破舊的千年老鎮華麗轉身:在這裡,老鎮改造正有序推進,而在一片十年九澇的低窪地上,一座配套齊全的現代新城正悄然建成。新城裡天藍水清,人民安居樂業。

在浒墅關鎮黨委書記華建男看來,這一切變化源於浒墅關鎮自身的創新實踐和不懈努力,更是與2002年浒墅關鎮劃入高新區後,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高瞻遠矚的決策和政策支持分不開。現在的浒墅關,發展思路越來越清晰,城鄉規劃越來越有序,社會事業越來越繁榮,發展前景越來越美好。

“斷頭路”暢通了

浦巧根,自35歲到浒墅關鎮工作直到退休,歷任該鎮副鎮長、鎮長、人大主任。提到過去的老浒墅關鎮,他印象最深的是“斷頭路、斷頭橋”,“歷史上浒墅關老鎮的體制機制,決定它沒法有大發展。”

歷史上,浒墅關鎮曾多次經歷區劃調整,沒有上級政府願意花精力、財力、人力去改造。鎮上曾經有許多省、部屬企業,“當時鎮上有8個黨委,5個級別都比鎮黨委高。”浦巧根清楚地記得,當時修路、修橋,修到某單位門前了,人家就是不讓修:南津橋西堍是某單位宿捨,東堍是某部門體育場,橋修通後只能從旁邊擠出不足10米寬的小路。公路修到鎮邊上,要穿過某單位的地塊進鎮,別人不允許,公交車就只能停在鎮外。1986年,蘇州市批准浒墅關鎮整體發展規劃,但相關企業、部門拒不執行;1990年,浒墅關鎮花費20萬元請蘇州市規劃局做發展規劃,因相關企業、部門不配合,又一次擱淺。

“無整體規劃,無法全局控制,只能導致低檔次、低水平的緩慢發展。”華建男認為,區劃調整帶給浒墅關鎮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統籌規劃,並且高標准、高質量的實施。區劃調整以來,全鎮發展方向更加明確,格局更加清晰,從過去零零散散的各自為政,到如今“三帶四塊”的全鎮規劃,即:鎮內滬寧高速公路以西到滬寧鐵路之間的產業帶,重點發展工業板塊;滬寧鐵路到運河之間,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其中,滬寧城鐵高新區站周邊的南部板塊,重點發展高檔商住和大型商貿為主的現代服務業,以老鎮改造核心區為主的北部板塊,重點發展生產型現代服務業;滬寧高速公路以東,重點發展現代休閒觀光農業。

全新、有序的發展格局,為浒墅關鎮全面騰飛奠定了基礎。

億元企業扎堆了

今年5月,鎮內企業勝利精密發布公告,該公司將在波蘭出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總投資6000萬元;另在白俄羅斯合資設立子公司,總投資1000萬美元,至此,該公司在國外設立公司達到3家。自2003年成立以來,勝利精密在浒關工業園成長迅速,已成為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專業精密結構模組制造服務商,並完成了上市和向國外布局, 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11億元。

在浒墅關鎮,像勝利精密這樣飛速發展的企業,有很大一批:本土企業蘇州市興業鑄造材料有限公司幾年時間內發展成年主營收入超10億元、單項產品全國市場占有量達30%的龍頭企業,並成為行業標准制定者之一。成立於2005年年底的蘇州大方特種車股份有限公司,憑借強大的研發能力,成為設計生產大型工程裝備的龍頭企業,其特種車輛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60%。蘇州康誠倉儲有限公司,專業為上海大潤發旗下華東區所有超市提供倉儲、配送、庫存管理等業務,自2005年5月入駐浒關工業園,至2011年累計納稅近2億元。

據統計,自2003年建設以來,浒關工業園已入駐企業260多個,總投資210億元。其中,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超過50家,超過5億元的8家,超過10億元的4家,已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2家企業申報國家“863”計劃項目,其中1家已獲批,1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設立各級研發中心8家。申請專利超1000項,有15家企業獲得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12家企業獲得江蘇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1家企業成功上市,8家企業正在作上市准備。

“十年前,建這種工業園想都不敢想。” 在浦巧根的記憶中,十年前,浒關工業園這片地當時叫“路東”,因鐵路橫穿阻隔而與鎮區隔絕,地勢又特別低窪,十年九澇,連水稻都經常因受淹而絕產。“沒有蘇高新集團與浒關鎮的合作,不可能有今天的浒關工業園和旁邊的新城。”華建男告訴記者,2003年,蘇高新集團與浒關鎮“政企合作”,投入資金近30億元,其中17多億元用於居民動遷,並配套學校、商業、社區建設,10多億元用於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浒關工業園的成功開發建設,推動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改善生活環境、完善社會保障提供了財力支持。

“三條龍”不見了

說到生活環境的改善,現居住在惠豐花園的周正榮老先生體會非常深刻。動遷之前,周正榮居住在橫錦村4組。由於村邊的蘇鋼焦化廠排煙濃重,居民整天生活在刺鼻的氣味中。“連續很多年,部隊到村裡征兵,沒有一個年輕人體檢合格。” 周正榮還記得,當時大家都說浒關鎮有3條龍:焦化廠的黑龍(黑煙,現已得到整治),紅葉造紙廠的黃龍(污水,企業現已關閉),高嶺土選礦廠的白龍(污水,現已得到整治)。村民向各級政府反映,強烈要求早日動遷,但由於財力等原因,一直沒能實現。區劃調整後,特別是浒關工業園成功建設之後,橫錦村動遷提到議事日程。2005年,橫錦村開始動遷,600多戶人家全部遷到了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的惠豐花園小區,為此,浒墅關鎮投入近5億元。

同樣感受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還有62歲的老漁民周招弟。“2004年可以說是我們漁業村漁民的第一次上岸,讓我們享受到了征地農民的待遇。” 上岸後,年齡在“女55、男60”以上的漁民現在每人每月可以補貼510元,區醫保覆蓋率在漁民中達到了100%。2011年,浒墅關鎮進行老鎮改造,原漁業村村民房屋也在動遷之列,一次性解決了漁業村所有漁民的居住問題。年輕人通過免費培訓,也都能找到工作。“就業是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華建男表示,“浒墅關鎮居民,只要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的,不挑不揀,保證有就業崗位。”

自己創業,給居民帶來的變化更大。“路東”地區居民朱春明,在動遷之前一直做著廢品收購的小生意,2003年浒關工業園開建,朱春明積極配合動遷,拿出一些動遷款加上自己的存款,在金榈灣買了一套別墅。“與過去一下雨出門要卷褲腿相比,現在簡直是到了天上。”2010年,兒子大學畢業後,又辦起了華科精密機械廠,招聘了5個工人,為長菱、麥克機械等一批區內外企業配套生產,第二年就開始盈利。 “有了浒關鎮的發展,兒子的前途比我們這代人不知道要好多少!”朱春明感歎。

浒關明天更美好

“目前正是浒關鎮發展的關鍵時期,任務雖然繁重,但機遇難得,前景更為美好。”對浒關鎮的前景,華建男充滿信心。

這四大機遇包括:高新區北擴西進步伐加快,正聚全區之力支持浒關老鎮改造;大市規劃調整,浒關鎮已與大姑蘇區實現無縫對接;蘇州中環快速路、大運河四改三工程、輕軌三號線等一批大項目的建設,使浒關鎮的區位優勢更加突顯;隨著開發建設和老鎮改造工作的推進,全鎮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認可度大幅提升。

華建男表示,抓住這些有利機遇,下一步,浒關鎮將嚴格按照區裡確定的規劃方案,高水平推進城鐵新城和老鎮改造,按照“三帶四塊”產業規劃加快招商引資,同時不斷完善各項社會事業。目前,浒關鎮正在抓緊推進各項動遷、征收工作,加快動遷安置房建設,年內動工桑園路等老鎮區主干道路、浒關中心小學及社區文化中心等配套設施建設。全力服務項目建設,確保15項在建項目早開工、早竣工、早投產,並重點在城鐵新城引進一批高質量的現代服務業項目。加快與職業院校合作培養高技術工人,推動居民就業和滿足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