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四合院群修繕完工
日期:2016/12/15 1:22:1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最大四合院群修繕完工 14個老胡同恢復原貌
腳下青磚鋪地、兩邊朱漆大門,數百年歷史的老牆磚、雕花清晰的門墩兒……記者昨天從崇文區獲悉,前門草廠三條至十條修繕整治工程完成,這是截至目前北京最大規模的胡同四合院修繕。14條老胡同恢復原有肌理,533個老院落修舊如舊,5700余間老房屋整治一新,另有8處被湮沒在老舊大雜院中的清代會館、古寺廟、祠堂被發現。
■老磚瓦蓋新房
負責此次工程的大前門公司總工程師高飛告訴記者,533個院落的修繕原則是修舊如舊。能夠繼續使用的舊木架結構、舊的磚瓦、石材、磚雕,都沒有丟棄,盡力保留傳統部件和歷史符號。謝辰生、羅哲文、傅熹年等專家給草廠地區修繕的評價是:“修舊如舊、注意了原材料和傳統構部件的留存和利用,達到了恢復風貌的目的。”
修繕的同時還對房屋進行了“升級”。鋼筋混凝土基礎使房屋結構更加安全,大木結構抗震效果更好,雙層玻璃提高保溫效果50%,屋頂的傳統磚瓦結構中間還增加了一層防水卷材。
■六處會館露真容
在這次修繕中,廣東惠州會館、江西袁州會館和江西南安會館 (現合為一處)、湖南寶慶會館、湖南辰沅會館、湖南長沙會館、湖北孝感會館和地藏庵、雷音禅林、吳越錢氏祠堂等文物單位都從過去的居民大雜院中露出真容。據介紹,這些文物以及部分有價值的四合院,修繕騰空後將供游客參觀。
高飛告訴記者,建設方還特別邀請專家為每個院落建立《院落志》,記錄每個院落的來歷、故事、特色文化,存文字、圖片、影像和修繕過程資料。
■興隆街或成“鑼鼓巷”
興隆街在明代的時候叫“羊坊草廠”,是明代政府養羊和堆放草料的地方。清代,因為這裡有座興隆寺,所以改叫興隆街。記者看到,西興隆街路南的一些老鋪面房已經按照原來的高度、面貌修繕一新。崇文區建委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西興隆街的定位還沒有規劃,但是有可能朝著旅館、酒店、咖啡館、博物館的方向發展。“以前這些老商鋪有錢莊、當鋪、裁縫店,是南城文化典型的代表,我們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修繕,也希望人們來到這裡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本月中旬住戶回遷
據了解,草廠地區原有住戶3136戶,騰退搬遷居民2312戶。其余在工程期間搬離周轉的居民,將在本月中旬陸續遷回原址。據悉,為了留住老北京的傳統風貌和“人氣兒”,整治修繕期間對居民的政策首先是原地留住,不願騰退的居民可寫申請簽約繼續留住;第二是貨幣補償,根據市政府87號令並結合市場評估;第三是在東南二環邊的弘善地區進行異地安置;第四是專門針對崇文區殘疾、低保、雙下崗等困難戶的,同等置換後,多出面積由房管中心為居民購買,居民就這部分面積向房管中心交納租金。 晨報記者 王萍
新聞鏈接
唯一一片南北走向胡同群
草廠地區是北京唯一一片南北走向的胡同群,集合了眾多老四合院、老胡同,也是南城市井文化的代表。由於年代久遠,草廠地區的老舊房屋老化情況嚴重。去年底,北京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城市中心區規模最大的一次舊房改造。僅崇文前門草廠地區的修繕整治面積,就占到全市總工程的三分之一。
新發現的文物保護單位
潘莉莉/制表
名稱 地址 年代江西袁州會館和江西南安會館 草廠七條6號 無考廣東惠州會館 草廠七條12號 清代湖北孝感會館 草廠七條 19號 清代湖南辰沅會館 草廠八條 27號 清代湖南長沙會館 草廠七條 19號 無考地藏庵 北橋灣胡同 10號 無考吳越錢氏祠堂 薛家灣胡同 39號 無考雷音禅林 北蘆草園胡同23號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