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唯一千年木椗遭水浸 江廈公園宋代時是灘塗
日期:2016/12/15 15:10:10   編輯:古代建築
“木椗”泡在水裡讓人擔憂。陶玉其攝
又下雨了,存放在江廈公園的一塊木頭,讓人牽掛。
這可不是一塊普通的木頭,它有個專用名字,叫作“木椗(ding)”,從宋代流傳下來,大概1000多歲了。在寧波僅此一塊,全國乃至全世界也所剩無幾了。
可最近有人發現,存放“木椗”的玻璃罩進水了,“木椗”的大半個身子都泡在水中,岌岌可危。
古木進水令人憂
這塊“木椗”存放在江廈公園靠近靈橋一邊,占地面積不大,外面用兩塊菱形的玻璃罩罩起來,不仔細看,很難發現還有這麼一塊寶貝存放在這兒。
昨天下午3點,細雨綿綿,記者看到,玻璃罩內充滿水汽,不斷有水珠滴下去。木椗的大半個身子浸泡在水裡,水底長滿了青苔。木椗水面上的部分,已經受潮裂開了。
市民張小兵住在附近的靈橋小區,時常到江廈公園去散步,“木椗”進水的事,最早就是他發現的。“進水已經有一個多月了。存放在這裡好多年了,很少發現進水。現在,眼睜睜看著它被水浸泡,就怕時間一久會爛掉了,太可惜了。”
這塊木頭原是宋代木椗
明代記載防剿倭寇事跡的《籌海圖編》寫有:“千斤鐵碇拋船頭,萬丈灘頭作挽留。”
木椗的作用,相當於錨。據考證,船停在海上時,宋代多用木椗,元代用木石結合的碇,明代以後才大量使用鐵錨;木椗、石碇、木石錨能夠保存至今的寥寥無幾。
存放在江廈公園的這塊宋代“木椗”,是在吳淞口發現的,後來經過有關人士收藏,並且將它修復,存放在這裡。
它重200公斤,總長5.68米,寬2.1米,錨爪長1.95米,錨桿截面呈矩形,寬0.25米。
江廈公園在宋時是江邊灘塗
1979年,寧波要造當時的高層建築,即現在位於東門口的郵電大樓。
考古人員對該地段進行了發掘,發現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石砌碼頭。經考證,這是個宋朝碼頭。後來,該地段又挖掘出一條比較完整的宋船。
宋代碼頭和宋船的出土,為研究我國宋代造船和海上交通提供了新的例證。
據發掘出來的結果測算,在宋朝,寧波這裡的碼頭長度已達幾百米,當時的奉化江非常寬,現在的東渡路以東包括江廈街、江廈公園等都是江邊灘塗。
當時,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等中央級媒體都報道了此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的專業雜志全文轉載。
將同屬宋時的“木椗”存放在江廈公園,有著特定的歷史紀念意義。
市民急盼相關部門保護木椗
昨天下午,記者通過城管投訴電話96310找到了海曙區城管局,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江廈公園屬於海曙區城管局管,但是江廈公園的“木椗”暫時還不屬於他們管理,是水利局管理的。
隨後,記者多次撥打水利局和文保所的電話,因是休息天,未能聯系到有關人員。
“這寶貝在水裡多泡一天,就是一天的損耗,很可惜。”不少市民憂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