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部唯一客家土樓 明年7月亮相洛帶古鎮

西部唯一客家土樓 明年7月亮相洛帶古鎮

日期:2016/12/16 16:05:21      編輯:古代建築
 古鎮檔案 始建於三國時期的洛帶鎮,距成都市區約17公裡,鎮內90%以上為客家人,是中國西部保存最為完好的客家古鎮,素有“天下客家第一鎮”的美譽。境內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大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千年老街、客家民居等保存完好。先後被授予“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稱號。

  11月7日,立冬日。成都冬天難得一見的暖陽露出頭來,為青磚灰瓦的洛帶古鎮鍍上一層暖意。“湖廣填四川”而來的客家人,在古鎮扎根,繁衍生息。客家文化,早已深深地融入古鎮的血脈。

  鮮為人知的是,當古鎮旅游在全國各地風起雲湧之時,洛帶已在謀變。洛帶將遞出自己的第二張名片——現代藝術,謀變藝術小鎮。投資20億元的“洛帶·中華文化藝術村”一期工程已動工,西部唯一的客家土樓將於明年7月與游人見面,客家文化與當代藝術將在洛帶交相輝映。

  客家味道獨一無二

  街,是一公裡長的老街,形如玉帶,南北方向舒展開來。路,用一米見方的青石板鋪就,凹凸不平,訴說著古鎮漫長的歲月和滄桑。徜徉在古鎮老街,一部客家遷徙史徐徐翻開。湖廣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川北會館……把離鄉背井的客家人扎根成都平原的故事徐徐道來;天鵝蛋、面片湯、傷心涼粉……讓游客們將客家的味道細細品嘗。五鳳樓前的廣場上,客家爺爺們推著“雞公車”,與舞著扇子的客家奶奶們對歌。雖然只能依稀辨出歌聲裡“阿哥”、“阿妹”的字眼,游客們依然沉醉其中。

  “洛帶古鎮的客家味道獨一無二,小伙子,你來對了。”帶著孫子逛古鎮的市民高慶豐,接過山西游客毛志手中的相機,在江西會館大門前幫毛志留影。更多的游客舉起手中相機,將古鎮街景留在鏡頭中。

  洛帶糧倉變身現代藝庫

  細心的游人,一定會注意到洛帶老街上的藝庫。10月6日,閒置已久的洛帶糧倉變身為現代藝庫,京、滬、蓉100多位當代藝術名家的藝術佳作在這裡閃耀生輝,與悠長的客家文化相呼應。駐足畫家身後細細把玩當代藝術,或已成為洛帶旅游的新內涵。

  明年7月,古鎮還將矗立起最為著名的客家建築——土樓,與之相連的還有客家街區、江南水鄉街區……以客家移民為主線,濃縮全國各地客家建築的洛帶文化藝術村也將與游人見面,山西大洪洞、麻城孝感、江西瓦屑壩、福建石壁村等全國有名的客家建築,都將被復制到洛帶文化藝術村中。

  洛帶鎮黨委副書記雍峰自信滿滿,總建築面積7800平方米,高18.8米的土樓,不僅是洛帶新的標志性建築,也將是西部唯一的客家土樓。他相信,不久的將來,精彩紛呈的藝術活動與客家歷史交相輝映將成為古鎮的常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