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寧市小兜裡遺址考古發掘又有新發現
日期:2016/12/14 21:39: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99古建網0Vj6jIv9X
*oR/|*[ S0 小兜裡遺址現位於浙江省海寧市海昌街道火炬村7組,遺址主體原為東西長約150、南北約40米、高出周邊水田約1.5米的長方形土墩。遺址東部據稱在1995年前後為當地村民取土破壞,現存土墩約東西70、南北40米,從水田剖面觀察,土墩南北界限保存基本完整。2009年海寧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文苑路北延工程涉及遺址區域,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09年4月中旬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海寧市博物館聯合組隊對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99古建網%\[jla"|
Pv:[AqC ~f6X ~[0 在已經揭開的土墩東部發掘區域中,考古隊確認了北列良渚顯貴大墓三座(依次編號M6、M2、M5)、南列兩座(M8、M7),墓圹開口南北長度均逾3米、寬逾1.4米,其中最大的M8墓圹開口南北長約3.6、東西寬約1.6米。除了已清理完畢的M2外,最近M5的發掘剛剛結束。
Y%k,r!vz)R k-F&o0 99古建網;MNzI`M5位於M2的東側,墓圹開口南北長3.3米、東西寬1.45米,凹弧棺底距墓口達1.1米,除了良渚遺址群清理的反山、瑤山顯貴大墓之外,小兜裡M5是浙北地區良渚大墓現存最深的墓葬。M5出土隨葬器物49件(組),其中陶器29件(組),主要有鼎、甗、豆、罐、盉、杯等,一件大口缸位於墓室東南角,應是葬具埋設後另行填埋;玉器10件(組),主要有冠狀器、串飾、隧孔珠、錐形器等,44號冠狀器下端尚殘留有刻紋的象牙梳,這是繼1999年海鹽周家浜M30發現冠狀器鑲嵌載體之後的第二件“玉冠狀器象牙梳”實物;野豬獠牙一組,位於墓主頭端部位;石器9件,計有石钺3件、“耘田器”1件、雙孔石刀5件,良渚墓中隨葬多件雙孔石刀還是首見,均斜邊刃,其中4件凝灰巖質石刀孔頂面還留有打樣線,為研究當時的石器工藝技術提供了很好的資料。99古建網5f(e]?\_k%h
5^#DA$cLeci^:B7^0 M5墓主骨骸保存尚可,頭向南,但是由於是凹弧棺的緣故,骨骸移位甚,經過丈量,南北約長1.6米,股骨粗壯,從其骨骼特征及隨葬品組合,可斷定墓主為成年男性。
FJ9c1\;S^oO{0 99古建網L8d1M]WH通過平面結合解剖發現,玉石器及部分陶器均明確位於凹弧棺內,其上為多層次的黃褐色淤泥(“板灰”)所疊壓,陶器碎裂為扁狀,但碎片分布甚為集中;距墓口60厘米平面上出現大體長方形的木椁痕跡,椁板灰厚約8厘米,凹弧棺痕至距墓口90厘米深才大致出露,椁與棺之間現存約有15-20厘米寬的空間,從墓室內兩側陶器的傾側方向以及陶器之間的相對高度、陶器碎裂後碎片的高差和遠離分布等,我們判斷部分陶器原先放置在棺椁之間,隨著葬具倒塌而碎裂、移位。99古建網+O-@_&~ Y1A
x@`kM!k0 小兜裡考古目前仍在緊張進行之中,下一步考古隊決定在充分吸取前兩座墓葬發掘的經驗基礎上,對M7、M8、M6進行細致的科學揭露,以期野外在良渚顯貴墓葬中隨葬品和葬具空間之間的關系上取得突破。另外也將與浙江大學合作進行考古發掘三維信息記錄等科技考古領域方面的個案嘗試。(浙江文物網 方向明 周建初 楊衛)99古建網aC,xh kpG
營造天地中國古建築網 http://www.yingzao.com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