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保護古建築,踐行中國夢

保護古建築,踐行中國夢

日期:2016/12/15 1:20:3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保護古建築,踐行中國夢”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團在威海棲霞街開展實地調研活動,通過觀察古建築和采訪當地居民來了解棲霞街的古建築保護情況。棲霞街曾為列強入侵時的繁華的商業中心,然而,棲霞街曾經的繁榮卻與現在的破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1949年之前,棲霞街設有紅燈區、游藝社、茶社、大劇院和醫院等,是典型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產物,成為這一時期威海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今天,棲霞街早已不復舊日的繁榮,當我們走進去,觸目所及都是破舊敗落的景象,沒有一絲歷史文化的那種悠悠古韻和懷舊氣息,卻到處彌漫著一種衰退,沒有生氣。通過古建築,依稀可見當年的民居風貌。臨街大門上至今可見當年的門飾,由鐵匠鍛打的鐵門環,雖然銹跡斑斑,但仍發揮著它拉手和門鈴的作用。街上的百年老屋,除個別房頂的小黑瓦上世紀60至70年代換成大黑瓦或紅瓦外,建築結構依然如故,多數巷子裡至今保留著原來的石板路和土路。當問及到為什麼棲霞街沒有被改造,棲霞街的居民告訴我們:“由於房屋產權復雜,地價越來越高,加大了政府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的難度。這裡的原住戶幾乎都已搬出,房屋大多出租給城市最底層的討生活的人。這裡並沒有通自來水和暖氣,要吃水只能到街巷的水龍頭打水,取暖則只能自己燒煤了。” 作為威海市目前僅存的成片老街區,棲霞街的不少建築都有上百年甚至更長歷史,棲霞街蘊藏著威海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折射著威海城市發展的歷史,應當予以保留。”保護古建築,踐行中國夢“調研團隊建議威海市政府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街道及老建築進行修繕。將棲霞街打造成老威海風情文化街,吸引參觀完劉公島的游客到市區進行參觀和消費。從本次的實踐調研活動中,我們認識到即使在旅游城市威海,古建築也有保護不到位的地方,尤其是民居,更是處於尴尬的地位。下一步,我們將走訪更多的地方,為保護古建築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