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榆中非遺大師丁武明書寫“微縮”夢想

榆中非遺大師丁武明書寫“微縮”夢想

日期:2016/12/14 11:52:4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隨著“吱吱,吱吱”的聲聲鋸子聲和叮叮當當的擊打聲。記者來到了一家位於榆中縣城邊緣的一處農家院落。據說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丁武明就住在這裡。

丁武明告訴記者,小的時候家庭貧困,父親是個木匠,家裡擺放著幾個建築小樣。解放前要是做個大活,比如民間的四合院或者局部的三件套都需要個小樣。小樣讓修造者在直觀的前提下有合理的目標,比圖紙更為直觀。

“看見這些微縮的建築物,感覺那些大的建築物不再陌生,好像在眼前活了一樣。”一位游客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走進丁武明自建的一個展覽室,天安門城樓、北京天壇、武漢黃鶴樓、嘉峪關城樓、西安鐘樓……這一個個中國古代建築的極品佳作,都被“巧手匠”丁武明和他的徒弟們一一微縮成為模型,讓人唏噓不已。

“每一個建築都是我特地到建築所在地1比1實地丈量尺寸後進行制作的,這些東西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精華,我不想讓有些技藝失傳,我能做的就是將知道的這些東西保存下來……”

細看丁武明的微縮景觀,工藝精湛、精巧至極。間架、出廊、屋頂都與原建築形同無異,就連斗拱等細節也分毫不差。特別是他制作的“北京天壇-祈年殿”於2011年7月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如今,作為甘肅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丁武明的夢想就是能組建一個微縮古建的民間博物館,讓好的、最精華的我國古代建築在榆中縣的展覽館一覽無余。

丁武明,出生於榆中縣夏官營鎮紅柳溝村的木匠世家,從小癡愛木雕技藝,從事仿古建築40余年,是榆中“古建模型”的第五代傳人,2010年3月,他榮獲“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1年3月,榆中古建築模型制作技藝列入第三批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張文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