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三大特色 “煤都”華麗轉型
日期:2016/12/14 10:14: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出席科學發展新山東
——“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棗莊市新聞發布會
棗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寶民主持新聞發布會。
5月16日訊今天下午,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走進棗莊,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棗莊有三大特色,可以概括為山水之城、轉型之城和文化之城,而這座資源枯竭型城市也已成功走上了轉型之路,目前正在爭創“國家森林城市”。
山水之城:全市擁有5000個山頭 正在爭創“國家森林城市”
今天下午18:30,科學發展新山東——“魯花杯”第八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西線采訪團來到棗莊市台兒莊古鎮。棗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術平出席了新聞發布會並向現場記者介紹棗莊市總體情況。他說,棗莊是山東省17個地市中,規模和人口比較小的一個市,現有人口394萬。2011年,這座小城的GDP突破了15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剛剛突破了100億元。“棗莊雖然規模有點小,但是在山東和全國它有自己獨特的地位和獨特的優勢。”張術平說。
“棗莊是山水之城,這個地方的山水資源非常豐富。”張術平說,在棗莊這片土地上,現有大大小小的山頭共5000多個,僅在市中心城區的山頭就有206個,這在山東的地級城市中極為少見。因為山多,樹木就多,因此張術平在作介紹時說,棗莊的生態資源和生態環境相對較好,城市也比較宜居。“正是因為有這些資源,所以今年開始,我們正在努力爭創國家級的森林城市。”張術平透露。
除此之外,棗莊還有充足的水資源,“棗莊的西面就是我們的微山湖,南面有京杭大運河的河水,山與山之間還有溫泉水,眾多的水資源匯流於此,所以棗莊是一個山水之城。”張術平笑著說。
轉型之城:三件大事為城市轉型開路,昔日煤城已成山東旅游名片
張術平所說的第二個特色就是轉型之城,這也是棗莊城市發展中一個突出的特色。他介紹說,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城市,棗莊最早從元代就開始較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到了明朝洪武年間,棗莊已經出現了眾多采煤群。
棗莊煤炭資源豐富,計劃經濟時期,僅這裡就給國家貢獻了4億多噸的煤炭。但長期大量的煤炭開采,致使這裡的煤炭資源越來越枯竭。“所以,棗莊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打造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示范市。”
對於轉型路徑,張術平說主要通過三件大事來體現。“一個就是發展以文化旅游業為主的服務業,比如台兒莊古城就是在這一戰略的指導下恢復重建的,而且越來越成為我們山東省和國內一個比較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張術平說,台兒莊去年的游客數量已達200多萬,今年隨著乘坐高鐵的人越來越多,台兒莊古城旅游更加火爆,目前,台兒莊已成為“好客山東”旅游名片之一。
“第二件事,就是大力發展以煤化工產業為主的工業產業。”張術平說在這一方面,棗莊已經走出一條路子,“我可以非常高興的和大家報告,棗莊目前是我們國家在煤化工產業發展方面比較重要的制高點。它的技術水平、產品水平和設備裝備水平在國內都是一流的。”特別是煤化工的深加工技術,以及發展烯烴以下的精細化工目前在國內是最好的。張術平坦言,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棗莊的煤化工產業會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進展。
“第三件事是我們大力發展以棚改為重點的城市化,加快城市化的進程。”張術平說,山東的棚改40%多的在棗莊,這幾年棗莊通過多項措施和政策加快了棚改的進程。
文化之城:7300年文化資源豐厚 借勢發展文化產業
“文化之城”是張術平所說的第三個城市特色。張術平說,棗莊歷史文化悠久,可以概括為“四個數字”:一是7300年的始祖文化,“早在7300年前,這裡就創造了燦爛的‘北辛文化’,是迄今為止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東夷文化的源頭之一。”二是4300年的城邦文化。張術平介紹說,先秦時期,棗莊境內分布著7座古城邦,是我國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兩個地區之一。三是2700年的運河文化。境內最早的運河開鑿於春秋時期,擁有京杭大運河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特征最鮮明的台兒莊古城。四是130年的工業文化。棗莊是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我國歷史上第一家股份制企業——中興公司在這裡誕生,並發行了我國第一張股票。
“這片土地上還發生過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可以說還有以鐵道游擊隊為代表的紅色文化。”除此之外,對於與棗莊有關的歷史名人,張術平同樣如數家珍:“我們棗莊的歷史名人很多,包括科聖墨子、工匠的鼻祖魯班、造車的鼻祖奚仲等等。我們正在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我們的文化事業,發展我們的文化產業。”
(編輯:李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