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5號線撞上國家文物局最嚴新規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

5號線撞上國家文物局最嚴新規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

日期:2016/12/14 21:33: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天朝總聖庫、英王府遺址

  地下文物的埋藏深度在地下8米左右,而地鐵隧道的平均深度一般在15米以上,所以邱冬等南京文物保護志願者們更關注的是南京地鐵5號線的建設會否“傷及”地表的不可移動文物。值得慶幸的是,此次地鐵5號線的規劃方案,必須要報國家文物局審核通過才行。不通過的話,方案將打回地方政府重新修改,直到通過為止。江南時報記者 黃勇

  按理說,地鐵建設單位應該在修地鐵前向全社會公示線路,並與文物保護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在項目建設前期進行專題研究,確定地面沉降標准限值以及今後長期運營震動對文物古跡的影響,並設計文保預案。然而記者了解到,南京目前已運營了6條地鐵線路,但每次建設前,幾乎從未向社會公示過線路走向。反而,往往是通過地鐵線路環評報告的公示,普通市民才能知曉哪條地鐵線路接下來要建設。

  一位區文物局的負責人告訴江南時報記者,文物部門常干的是“堵洪水的活兒”,往往是最後通過報紙才知道地鐵線路在自己這個區裡大概是個什麼走向。

  雖然根據南京地鐵官方解釋,目前的5號線規劃線路已經是多輪考量之後,對文物影響較小的方案。對於地下文物重點保護區,將請相關負責單位制訂考古工作方案,先考古再施工。而且後期還能通過壓低下穿文保單位段線路埋深、采取特殊減振等措施以進一步減少影響。但是對南京“千年文脈”上的文物來說,倒塌、損壞了都是不可逆的。

  按照《文物保護法》,在文物保護單位的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建設工程,不得破壞文物保護單位的歷史風貌;工程設計方案應當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經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同意後,報城鄉建設規劃部門批准。由於地鐵5號線涉及到22處區級以上文物(包括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等3處(4個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渡江勝利紀念碑等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和不可移動文物),這也意味著南京地鐵5號線的建設涉及到國家、省、市等政府發改、文物、規劃多個部門的審批。

  昨天,消息靈通人士透露了一個好消息,此次地鐵5號線的規劃,國家文物局擬實施文物安全審核前置的程序,這在全國范圍內還是第一次采用。“也就是說,把文物審批提到立項之前。文物受到影響減到最低了,不產生隱患了,才會審批。這在全國地鐵建設的城市中,是文物保護史上最嚴格的一次。”

  這就意味著,南京地鐵5號線將由國家文物局審批涉及文物的各個具體段落工程,如果不認可,就要將方案打回地方政府重新修改,直到通過為止。過了國家文物局這一關,才能交到發改委審批,進入工程正式立項的環節。

  記者帶你走進5號線沿線文物>>>

  天朝總聖庫、英王府遺址

  地鐵5號線涉及到22處區級以上文物中,天朝總聖庫、英王府遺址是大家很陌生的一個名字。記者昨天前去探訪,也被門衛婉言謝絕進入。

  “這處省級文保保護得並不是太好。曾長期用作南京藥材公司辦公及倉庫所用地。”曾經有幸進入其中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告訴記者,天朝總聖庫實質上就類似於現如今的國庫。其遺址位於南京市升州路416號,明朝初期為中山王徐達的別苑,後為桐城吳中丞的花園。清朝乾隆時期為桐城富商姚友梅之宅園。太平天國攻入南京後,其政權實行平均分配的“聖庫”制度,該處遺址既作為天朝總聖庫。遺址原范圍極廣,南至升州路、北至安品街、東到登隆巷、西至倉巷,發現於1975年。

  根據史料記載,天朝“聖庫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唯一的、必須執行的經濟制度。聖庫制度是將農民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所有權統統廢除。農民僅有土地使用權而沒有所有權。所有土地歸天父所有。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在“天朝” 的中央機構設“總聖庫” 、“總聖糧”。太平天國後期,遺址成為英王陳玉成的王府。太平天國失敗後,李鴻章將其改為安徽會館。1982年該遺址被正式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