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月 農歷日 節 名 主 要 活 動
正月 初一 春節 中堂拜天地、祀天地神,拜祠堂、先人像、家長,長幼遞拜、親鄰互拜,不炊,禁掃除、汲水等
初九 上元會 街市試燈,燈游戲等
十三 蠶日(天日) 祭天
十五 元宵 燈火,走橋
二月 初二 踏青節 戴蓬蒿,煮年糕(俗稱撐腰糕)
初三 文昌會 聚集文昌閣,以牲醪祝
十二 文昌會
百花生日 婦女頭上插荠菜花
三月 初三 上巳節 帶芥花,聽蛙聲以卜水旱,晚撒螺蛳於屋上以除瓦刺(趕白虎)
清明 清明節 掃墓祭祖,石佛寺、慈雲寺燒香
清明起到谷雨止 香市 善男信女“禮佛燒香”,蠶農 “汰蠶花手”,青年男女“軋蠶花”,舉行“蠶花聖會”、“踏白船”、“拳船”、“高竿船”表演,以各種方式祈求“蠶花廿四分”(蠶繭豐收)
十九 太陽生日 拈香燃燭
廿八 東岳生日 誦經上壽
四月 立夏 立夏節 飲燒酒、啜新茶,啖新梅、蠶豆、櫻桃芽谷餅,燒野火飯,食鹹鴨蛋
初八 浴佛節 購魚蝦放生
十四 呂洞賓生日 作樂祝壽、素齋
五月 初五 端午節(天中節) 插葵艾,食角,飲菖蒲酒,婦女剪彩綢為人形,孩子穿“五毒”衣、帽子、鞋
十三 天帝會 祝誕設宴
夏至 夏至節 祀灶,祭祖,演龍神戲,吃酒釀圓子
二十 分龍節 為操練防火表演水力,俗稱看“演龍”
六月 初六 天贶節(曬經會) 曝書畫、衣褲、蓑笠,曬經書,婦女至寺用絲綿拭經,曬水浴兒
十九 觀音大士成道日 婦女趕寺燒香
廿四 雷祖生日 素齋,斷炊,竹竿於庭懸兩燈
七月 初七 乞巧節 婦女對月穿針乞巧,小兒女采鳳仙花染指甲
十四 盂蘭盆會 壇祭祖先
十五、十六 三元會 迎城隍會,放水燈,點“狗屙香”
三十 地藏誕辰 婦女買魚蝦放生,寺廟燒香,插地藏香
八月 十二 烏大將軍誕辰 犧牲祝誕,舉行土地會
十五 中秋節 供月,全家團圓,月餅相饋,燒斗香
九月 初九 重陽節登高 登高(白蓮塔),吃重陽糕,赤豆飯,祀灶
十九 觀音成佛日 入寺燒香
十月 小雪 小雪 祭墓,釀酒
菊花節 公歷11月上旬 觀賞遍野杭白菊,各類民間文藝匯演,商品大集市
立冬 立冬節 谷物進倉,晚間祭灶。設靈之家,親戚送紙(或綢布),鋪紙焚化
十一月 十一 土地會 索靖明王誕辰,犧牲祝誕,設宴散福,演戲
冬至 冬至節 舂年糕,祀祖
十二月 初八 臘八節 吃臘八粥
十二 蠶生日 祀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