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工作曾經“慘不忍睹”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業門戶網站
日期:2016/12/14 21:31: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文物要把歷史告訴人們“文物保護就是讓文物活起來,讓文物變成為大眾所接受,而不要僅僅是小眾的情趣。”謝治秀說。他表示,讓文物活起來,不僅是讓大眾認可、接受,讓文物在社會上產生廣泛的影響;更應該是在文保系統內部,打造一個富有活力的機制。
“當初我剛進入文保系統工作時,博物館門可羅雀,基本上沒什麼人去。”謝治秀說,“這不僅是因為展覽陳舊,深層次的原因是文保系統管理混亂。”他記得有一年臘月二十八了,基本上人們都放假回家了,但這時國家文物局的一位領導忽然來到濟南,找到我們省裡文博系統的座談,然後去博物館的庫房查看。“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慘不忍睹’!”謝治秀回憶說,當時放書畫的庫房裡因為漏雨,不得不蓋著塑料布、某次展覽之後滿地的包裝碎紙無人清理、價值連城的佛像就隨便擺在過道裡。有鑒於此,該博物館一度被確定為全國最差的博物館。
痛定思痛,隨著山東博物館新館的建設與投入使用,更加高效的管理機制帶活了整個文保系統的工作。更多的展覽舉辦,更加大眾化的布展方式也實現了。“原來文物的展陳,專家說只需要給文物一個很簡單的介紹就可以。”但這樣的結果是,大眾並不知道文物的具體情況,他們前來觀展看完了也索然無味,這勢必影響他們再次來到博物館的意願。“把標簽寫得更加詳細一些,比如這件文物是哪裡出土的,干什麼用的,叫什麼名字,生僻字再注上拼音,這樣大家才能了解,文物才能把歷史告訴人們。”謝治秀說。
如今,山東博物館一個月的參觀人數就趕上了以往一年的人數,而今年,預計將在去年150萬人次的基礎上,再增加30萬人次。
保護好文物 讓我們找到“回家”的路
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安來順在發言中表示,我國目前博物館的數量還很不夠。“日本的博物館數量是每4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而中國是40萬。”安來順說。舉例來說,根據規劃,山東省將在未來幾年之內實現博物館數量達到600座,而巴黎僅僅一個市,其博物館數量就達到1000座。
“如今博物館已經不是少數人去的殿堂了,它更應該是大眾的公共文化空間,讓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專業的人都能在裡面收獲知識、得到他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安來順說,“但在這一方面,部分博物館的轉變依然遲鈍甚至是冷漠。”以山東博物館為例,每逢周末,這裡擠滿了參觀的市民,其中不少人都是攜家帶口的前來。這樣的結果就是,博物館的文物的展陳就得能讓上至70歲、下至7歲的人都能看懂。“不僅是文物展陳內容,展陳方式也需要變化。比如將各種數字技術結合起來,更好地講述文物故事。”安來順說。
“不僅是要望得見青山,記得住鄉愁。保護好館藏文物、讓更多的人走進博物館,讓文物更好更多地講述我們的歷史,讓我們能找到回家的路。”謝治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