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西省陽曲縣文物旅游局了解到,近日在該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峗山上發現千余尊造型各異、惟妙惟肖的石佛造像。據專家初步考證其鑿刻於明代,但部分佛像具有元代遺風。
在距地面20米的千佛洞內,文物工作者發現了鑿刻於三面石壁之上的浮雕佛像多達一千多尊。石刻佛像最大的約25厘米,最小的約12厘米,盤腿而坐、神態安詳,雕刻整體刀法娴熟、比例適中、線條婉轉,部分佛像有元代遺風。據記載,千佛洞四周及中央,曾經塑有東方五佛彩像,除中間佛像為泥塑之外,四角有四尊鐵佛。遺憾的是,中間的泥塑佛像遭到了破壞,四尊鐵佛不知去向。
太原市文物考古所專家表示,南北朝至唐朝是中國石刻佛像藝術的巅峰期,而在自然洞穴中雕刻的明朝石刻佛像比較少見,呈現出一種有別於巨大石窟造型藝術的創作風格,是佛教在晉陽地區藝術活動的直接反映,對研究宗教藝術在北方地區的演變、發展有一定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