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鄭州重新規劃地鐵2號線施工 避開百年老宅

鄭州重新規劃地鐵2號線施工 避開百年老宅

日期:2016/12/15 1:20: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悔之晚矣

城市應為古建築留一席之地

鄭州城區僅存的四合院郭家大院留存問題終於有了定論:鄭州市軌道辦重新規劃地鐵2號線施工方案,郭家大院得以原址保存。

這場爭論耗時近2個月,郭家大院雖得以保留,但古建築要不要為城市發展讓路?在城市建設與古建築保護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仍然讓人深思。

 

地鐵施工最終讓道郭家大院

7月14日,記者來到位於紫荊山路與書院街交叉口的書院街112號——郭家大院,近鄰鄭州商城遺址南城。

郭家大院古樸的風格與緊鄰的現代化高樓大廈形成強烈對比,木門上面注明宅院建造日期,為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造,旁邊還掛上了簡陋的匾牌,寫著“管城區文物保護單位”字樣。

66歲的郭天育老人在這個院子長大,居住了60多年,目前是大院的看護人。說起大院得以原址保存的過程,郭天育老人說“太不容易,太艱辛”。

郭天育老人剛聽到房子因地鐵施工要拆遷的消息,覺得很不解,“好歹大院也是管城區文物保護單位,怎麼能說拆就拆,建高樓就這麼重要?難道地鐵非要從大院穿過嗎?”

大院即將被拆的消息引起媒體、眾多文物保護志願者等社會各方的關注,各方努力終於讓郭家大院得以保留。7月14日記者從鄭州市軌道辦獲悉:目前鄭州地鐵2號線疏散用地方案已做調整,交通疏解方案避開了郭家大院。

郭家大院原址保存後如何重新修繕?鄭州市管城區文物局副局長李東告訴記者,目前大院的所有權還在個人手中,在相關補償措施達成一致後,大院將會被收歸國有。文物局將對大院的建築進行抗震加固、修繕。今後,郭家大院將會成為一個向社會民眾免費開放的景點。

對於大院被收歸國有,郭天育老人及家人很樂意:“畢竟是文物,到了國家手裡能夠獲得更好的保存,並且大家(小區網 論壇)都能來參觀。”目前,雙方在補償問題上分歧較大。

古建築淪為城市“消失的文物”

鄭州市古民居保護志願者彭保紅,是最早參與呼吁保留郭家大院的志願者之一。

“前段時間,修女樓、李大钊駐鄭講習舊址、解放鄭州舊址的綏靖公署被拆,讓我很心疼,郭家大院得以留存,成為鄭州某一段歷史的見證,讓我心中有了一絲暖意。”對於古建築保護,彭保紅認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古建築是一個城市的歷史見證,像一部史書、一卷檔案,記錄著一個城市的滄桑歲月。”彭保紅說,“拆除古建築,無疑是在抹去城市的記憶。如今,鄭州的一些古建築正成為‘消失的文物’。”

面對古建築屢遭破壞,讓長期致力於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專家們痛心疾首,卻又無可奈何。有關專家分析主要原因在於:國內並沒有將建築學、考古學、歷史學這些獨立的學科綜合起來,現在的建築歷史專業偏重於建築,而不是歷史學,這樣不利於古建築研究領域文物保護意識的建立;其次,古建築等歷史文物的保護需要強大的經濟基礎作為後盾,但文物保護經費卻捉襟見肘;第三,文物保護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直接體現在文物保護部門和建設部門的激烈矛盾上,我國已經頒布施行涉及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超過400個,法律體系雖然形成,但是這些法律指導性規定多,剛性規定少,操作性不強。

古建築要不要為城市發展讓路?

“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確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矛盾,但這種矛盾並不是不可以協調的。如何在兩者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需要理性而科學的決策和實踐。保護和修復具有生態意義和文化價值的景觀,是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這些景觀不應視為城市發展的障礙。”鄭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鄭東軍認為,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古建築景觀與城市基礎設施可以相得益彰。從城市規劃角度來說,保留歷史古建築,就是保護一個城市的生命和未來。

南陽嚴肅查處涉案責任人

省級保護文物宛南書院遭強拆——

南陽嚴肅查處涉案責任人

7月15日,記者來到位於南陽市進賢街的實驗中學,只見被施工企業強拆的省級保護文物——宛南書院東講堂,只剩下殘垣斷壁,一片狼藉。

清乾隆十六年興辦的宛南書院,其規模與馳名的嵩山書院、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不分伯仲,為河南書院之最。這裡曾走出丁聲樹、楊廷寶等5位院士,在全省所有百年名校中,絕無僅有。2008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為第5批文物保護單位。

在媒體關注的第一時間,南陽市市長程志明也做出批示,要求相關部門依法依規嚴查。當天下午3點,南陽市政府召開了現場辦公會,要求相關部門迅速恢復被破壞的清代建築原貌,依法嚴肅處理相關責任人。至記者發稿時止,省文物部門已趕赴南陽,將對文物損壞緣由與可否修復進行進一步勘察。另據了解,當地警方也已介入調查。

據南陽市文物局古研所副所長賈付軍介紹,東講堂由於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早在2009年,校方曾委托古研所做過一份維修加固設計方案,但終因資金缺口太大被擱置。“按照《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規定,誰使用誰維修。古建築修復資金數額巨大,客觀來說,對於校方確實非常吃力。但破壞終究不對。”

南陽一中校友夏廷獻致電記者說:“著實痛心。千年古剎,百年名校,怎能說拆就拆呢?”南陽民間文保人士呂風林說:“這裡承載並見證了河南優秀的文化教育傳統,僅僅因為一座教學樓,就慘遭破壞實在可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