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鄭州南乾元街75號院拆除中 文物身份難保百年古建

鄭州南乾元街75號院拆除中 文物身份難保百年古建

日期:2016/12/15 1:20: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為建一個現代化的大型商務區,近日,河南省鄭州市南乾元街75號院正在被拆除中。南乾元街75號為鄭州市2009年公布的首批優秀近現代建築之一,又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進入河南省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不可移動文物。然而,雙重保護身份還是未能改變其被拆除的命運。 

百年老宅正在拆除中

11月26日,鄭州民間文保志願者彭保紅來到鄭州市管城區菜市街(南乾元街已經名存實亡)探訪,發現這座百年老宅已經開始被拆除。 

“南乾元街的拆遷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現在這條街其實已是一片廢墟,只有75號院等幾棟房子保留了下來。”彭保紅向記者介紹,它的牆體和屋頂的建築材料為青磚、灰瓦,其余的材料是木頭。房子的大梁是一整根直徑近50厘米的圓木,支撐走廊的木柱歷經百年依然堅固。 

而在2011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的《鄭州市中心城區優秀近現代建築》中,對南乾元街75號院這樣描述:始建於清末民初,占地面積約550平方米,該建築為中西結合形式,建築屋頂采用中國特色的“坡屋頂”,細部構件使用西方古典建築式樣,采用“三角屋架”,在材料上出現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構件。 

鄭州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鄭東軍曾實地考察過這座院落,他向記者介紹,這處老宅是近代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城市住宅建築,建築風格有明顯的西方色彩。“小樓設置了外廊、公共樓梯。每個房間都有前後窗戶,采光和通風都很好。作為民國時的民居建築,鄭州市幾乎沒有第二座,所以南乾元街75號院尤其顯得珍貴。” 

“今年5月,南乾元街75號院就面臨被拆的危險,我們志願者竭力呼吁保護,使得拆遷工作一直沒有開始。”彭保紅說,前幾天,她去南乾元街附近探訪,卻發現南乾元街75號院的拆除工作已經開始:東邊的一間房屋已被拆毀。中間是拆遷後的斷壁殘垣。“現場到處都是建築垃圾。在屋子周圍的牆體上還掛著文保志願者懸掛的‘保護文物,人人有責’的橫幅。” 

據了解,按照鄭州市政府的規劃,這個緊鄰火車站、“寸土寸金”的地方,將建鄭州服裝產業基地。鄭州市管城區文物局向記者證實,南乾元街75號院確實處於鄭州市政府的一個重點建設項目的中心區域,對其的“保護方式”為異地重建。 

雙重保護身份

為何也不能改變被拆除的命運?

日前,彭保紅拿到了“河南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鄭州卷”,發現南乾元街75號民居也在其中,位列第216號。對於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如何保護?12月2日,記者聯系了鄭州市文物局。該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具體保護事宜請詢問75號院所在區域管城區文物局。 

隨後記者聯系了管城區文物局。管城區文物局副局長李東向記者表示,南乾元街75號院確實為第三次普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第三次普查時管城區普查登記了2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經過專家論證,有16處進入管城區區級文保單位名單。但是其中不包括南乾元街75號院。”而對其未列入文保單位的原因,李東認為是其不符合相關標准。 

目前,這處河南省不可移動文物的拆遷工作已經開始。拆除重建有無編制方案,有無和施工方對接,有無報請相關部門批准?李東認為,文物法中沒有對於無級別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相關條款,無章可循。 

而南乾元街75號院的另外一個身份是2009年鄭州市公布的優秀近現代建築。鄭州市優秀近現代建築名錄公布之時,鄭州市城鄉規劃局曾表示,政府部門會設立專項資金,對這些建築進行保護和修繕。這些建築本身原則上不能拆除。然而,至今,東方紅影劇院等已經相繼遭到拆除。對於它們的保護工作的進展,記者聯系了鄭州市規劃局,然而,該局辦公室讓聯系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讓聯系規劃處,規劃處又讓聯系辦公室。記者未了解到相關情況。 

有專家認為,部分鄭州市優秀近現代建築之所以難逃拆除的命運,是因為相關保護條例還未制定出來。然而,鄭東軍認為,優秀近現代建築以及保護條例,皆是地方部門出台的文件,並不具備法律效力。要真正將保護工作落到實處,還需要將其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中,由文物部門展開保護工作。 

無級別文物的遷建無章可循?

《文物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根據不同文物的保護需要,制定文物保護單位和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的具體保護措施,並公告施行;第二十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當盡可能避開不可移動文物;因特殊情況不能避開的,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盡可能實施原址保護;無法實施原址保護,必須遷移異地保護或者拆除的,應當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對於這些條款,3日上午,記者向河南省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了解,他表示,只要是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拆除以及重建必須編制方案,並報請相關文物部門批准。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一直沒有接到相關申請。 

鄭東軍認為,不可移動文物的異地重建也不是不可以,三峽工程建設時,國保單位張飛廟就是采取的這種保護方式。但是,需要對古建築進行詳細測繪,並對原來的構件,包括每一塊磚進行編號,才能保證重建的建築依然“有汁有味”。“現在以粗暴的方式開始拆除,原來的構件都沒有了,重建出來也是個‘假古董’,毫無意義。” 

著名文保專家謝辰生也表示,一般情況下不允許異地重建發生。如果異地遷建已定,相關部門必須組織專家論證,並且出具一個詳細、謹慎的規劃方案。“現在有些地方政府為了政績工程,打著‘遷建保護’的旗號,拆除珍貴古建築的事情太多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