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黃縣城東部棠陰古鎮
日期:2016/12/14 18:33:50   編輯:古代建築史棠陰古鎮
棠陰古鎮位於江西省宜黃縣城東部的宜水河畔,距縣城14公裡,現為棠陰鎮人民政府所在地。鎮內含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有1400余戶,6000多人口。全鎮轄14個行政村,123個村民小組,人口1.81萬余人。鎮四周青山環抱,碧水環繞,林茂竹翠,蓮碩荷香,鎮中橋頭鎮尾,橋塔相映成趣,古宅鱗次栉比;鎮內大街小巷,祠堂各具特色,宅院錯落有致,是宜黃縣境內惟一明清古建築群保存最完好的千年古鎮。
全鎮國土總面積179.5平方公裡,有耕地面積32421畝(其中水田面積30120畝,旱地2401畝),有山林面積9953公頃(149295畝),其中果木林413.6公頃(6204畝),主要有桔子、板栗、楊梅、紅棗等品種;活立木總蓄積量22.53萬立方米。
棠陰古鎮始建於北宋年間,因村莊依山傍水,故原名陂坪號八府君,隨父居住於臨川,其家資豐厚,所擁田地連撫接宜,且喜游山川。一日游覽到陂坪,見其山清水秀,風光秀麗,以為鐘靈毓秀之寶地,遂於宋天聖九年(1031)攜夫人鄒氏來此肇基,並親手植甘棠樹於村西南通道邊,祝曰:“汝茂,吾子孫亦昌茂”。數年後,吳竦所植甘棠樹蔥茏挺拔,茂然成蔭,其子孫亦興旺發達。至宋隆興年間,吳竦七代孫時,吳家人丁家業更為興旺,遠近他姓,也相繼遷入居住,人口與時俱增,各姓開基擴域,業盛家隆。後人不忘吳竦親植甘棠之宏祝,取“甘棠茂蔭”之意,改陂坪為棠蔭,後又改稱棠陰。明萬歷年間,因商業隆盛,為江南通商貿易中心地之一。彼時始稱棠陰為“鎮”。至民國28年(1940)始定為行政鎮。1958年改稱棠陰人民公社,1985年恢復鎮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