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鮮活的古鎮開發之路
日期:2016/12/14 9:56:45   編輯:古代建築史
都市為人們帶來豐富物質生活,卻不是人們精神的家園。隨著旅游業的迅猛發展,回歸自然,返璞歸真,尋找精神家園,已經成為旅游發展的主旋律。古鎮旅游,正是順應了現代旅游發展的這一趨勢,迅速風靡全世界。
隨著古鎮熱的迅速升溫,國內許多城市掀起了開發古鎮的熱潮。但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有些地方甚至要把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小城鎮作為古鎮來開發。殊不知,古鎮並不是“死板”的古董文物,而是擁有精神和靈魂的生命,就像古鎮開發的專家說得那樣“有文脈,有地脈,才稱得上是鮮活的古鎮!”
作為市屬旅游大型投融資集團,重慶旅投集團受市政府委托,在市國資委的領導下,負責對重慶全市重要旅游資源進行投資、招商、規劃、開發、建設、經營和管理。依托自身資源優勢,重慶旅投集團在整合重慶市豐富的古鎮資源過程中,總結出了一條“鮮活的“古鎮開發之路。
在整合重慶市古鎮資源過程中,重慶旅投通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對於旅游者來說“真正讓他們流連忘返的古鎮,不是抽象的呆板歷史教科書,而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以及他們生活過的宅院、街巷、古井、渡口…….甚至古鎮上的一草一木組成的生生不息的文脈”
如何才能保護好這股文脈呢?重慶旅投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以文化故事線的手法合理配置旅游要素。第二步是制定整體風貌保護的方案,要嚴格劃定古鎮核心區。第三步是讓古鎮居民延續古老的風俗和生活生產方式的同時,規劃適合原住民從事經營的旅游產業,保證原住民成為古鎮旅游開發的受益者。通過這三方面的科學規劃,使古鎮有說頭、有看頭、有玩頭,並能煥發活力,擁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在烏江畫廊之上的龔灘古鎮,元宵節那天依然會邀約在山中砍“爆虼蚤”(大葉女貞)扛回家樹立在門口,待到晚上三跪九叩望空拜禱,虔誠“送年”。
所謂“地脈”指的則是古鎮的生態環境和建築景觀要素。一個讓人留戀的古鎮,除了要有豐厚延綿的文脈之外,還需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歷史形成的完整建築體系和風格。它們所蘊含的古鎮歷史、民俗、民族文化內容十分豐富,飽含著數百年間積澱的文化基因,具有原真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而一旦破壞,則會對古鎮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重慶旅投在開發古鎮的時候,特別注意對於生態環境和建築景觀的保護。他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保護好古鎮建築景觀格局,保證標志性古鎮建築絕不損毀。二是有計劃、有組織地加快搶救古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使其轉化為文化產業資源和旅游產品。三是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吸引古鎮居民自覺自動參與古鎮保護開發事業。從而保護好了古鎮文化審美的基礎。
所以,當游客看到大昌古鎮的雕梁畫棟,翹角飛檐,就像看到了凝固的歷史;當游客流連徜徉在龔灘古鎮光滑的青石板路上,就仿佛仍然沉浸在祖先的歲月裡。重慶12月27日電 記者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