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重慶松溉古鎮

重慶松溉古鎮

日期:2016/12/16 19:15:34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古鎮松溉坐落在永川市南部,水陸交通方便的長江上游江邊的松子山和溉水處,因松山溉水而名為松溉鎮。在《永川縣志》上記載曾有過“白日千人拱手,入夜萬盞明燈”的經濟繁榮的盛況,也有“小山城”的美名,聞名海內。四川省地方志資料叢書《近現代四川場鎮·經濟志》(第二卷)中,松溉鎮被列為當時四川省的30個場鎮之一(見該書1990年版)。2004年4月20日松溉鎮又被評為重慶市所屬的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排名第五位。歷史和現實的多次選擇,千年歷史豐富的文化沉澱和奇特優秀的天然奇觀成就了古鎮七絕。

一、古鎮的明、清建築群

“古鎮松溉的明、清建築群保存較為完整、典型。”這是我幾度陪同重慶專家組同志考察後聽他們得出的結論。伴隨著6裡長青石板街道的兩旁修建著木石結構的一排排平房或只有一層的木質樓房。這些房屋大都是串架夾壁,青瓦木壁,獨具明、清建築結構風格。其間最獨特的要數四合院和吊腳樓了。現保留較好的四合院,有陳家院子、張家院子、刁家院子、白果院子、賴家院子、馬路街三個四合院等20余個。保留較好的吊腳樓要數半邊街和臨江街一帶的吊腳樓,還有幾十戶人家居住著,黃桷樹街後還保存有一座碉樓。這些百年或幾百年的古代四合院和吊腳樓相連或錯綜修建形成建築群,體現出明、清建築的典型風格特色,也綜合體現了古鎮的全貌。

二、明、清兩朝的古縣衙“老官廟”
現在松溉人稱的“老官廟”,就是明、清的古縣衙門所在地。據《永川縣志》載:“明朝萬歷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徐先登任永川知縣,將縣衙遷松溉。”“清朝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清政府委任的永川知縣趙國顯到任,因戰亂,縣城被毀,居民無幾,縣衙仍駐松溉。”我曾和友人去探尋過兩朝古縣衙的蹤跡,很高興地能看到古縣衙基本完整的建築風貌。從正街上魚市口處踏上20多步油光石階梯,便可窺視出20多步長石階表面凸凹不平的小窩窩,那是經行人走過幾百年留下的腳印痕跡。古縣衙建築在長江邊平坦小山城上,屬明、清時代風格,木石串架穿斗結構房屋保存較多。四個廳的地基石板如舊,前廳衙門口還存留有一個墊木柱的油光石的圓墩,它也是幾百年歷史的見證物。後廳背後有較寬的空地,是用圍牆圍住的,現存有兩株古老的黃桷樹,後廳後門可直通朱家巷街,站在古縣衙前廳遙望,真是氣象萬千!面對長江溫中壩,側見長江對岸山巒起伏,郁郁蔥蔥,江水浩浩蕩蕩,奔流不息,千帆競發。後側可望見朱楊溪一帶景象,一片生機活力展現在眼前,美不勝收。我想,在全國近五萬個鄉鎮中,像松溉鎮這樣曾駐過兩個朝代縣衙的鄉鎮,實在罕見,如把它恢復建成陳列館供後人觀賞,更可展現其歷史文物價值。

三、六裡長的古鎮青石板街道
古鎮松溉的青石板街道,從兩路口到長江邊原有十裡路長,這裡全國恐怕都不多見。我在古鎮念高小和初中,不知在古鎮十裡青石板長街上行走過多少次。因修建永松公路從兩路口至新街子一段4裡路的青石板已沒有了。現在還保存完好的有6裡古鎮步行街。可從新街子、觀音閣、黃桷樹、半邊街、文昌宮、火燒壩至塘灣街、坳上、正街上至躍進門共6裡。還有大陽溝、核桃街、上碼頭、菜園壩、臨江街、松子山街、水井灣、朱家巷、水街子、馬路街等古鎮老街。過去松溉鎮記載有26條街巷,居住人口達一萬三千多人,抗戰時期曾有棉紗、棉布、醫藥、茶葉、酒類、木器、糧食、搬運等十余個工商業行幫,每天人來人往,千頭牛馬馱運,貨物集散,熱鬧非凡。現在6裡長的青石板街道,經常都被居民們自覺打掃得干干淨淨的,前幾年曾獲重慶市評為“清潔鎮”的獎牌。我們還可以從6裡長的青石板步行街中去窺探古鎮的蹤跡。那時每年辦端午龍舟競渡節和東皇廟會,街道上張燈結彩,龍燈、獅燈、車燈、錢槍、花船、走高腳、站亭子、人山人海,擁擠觀看。每年都有戲班子在戲台上演戲,一次就可演出幾十天。幾十家茶館、酒店更熱鬧,坐無虛席,茶客們欣賞荷葉、竹琴和評書彈唱,總聽得津津有味。松溉6裡長的青石板街道古韻猶存,正召喚著游人們去欣賞步行呢。

四、南宋陳鵬飛墓“夫子墳”

據永川縣志·人物篇》所記:南宋經學大師,宋高宗的老師陳鵬飛,字少南,他的碑銘和墓墳就埋葬在松溉鎮旗山村,後代人稱為“夫子墳”。至今仍存留有陳少南夫子的墓志和石碑。墓志上刻有陳少南夫子主張抗金愛國和反對奸臣宰相秦桧投降賣國的名言。他向宋高宗慷慨上書,請求出兵討伐金國入侵,秦桧斥曰:“和議已定,書生無(勿)妄言國事!”鵬飛歎曰:“事急矣,大臣不言小臣言之,小臣不言書生言之,胡以妄言鍵天下口乎?”。夫子無可奈 何,只好回歸故裡永川松溉隱居,授徒講學以終其生。自元、明、清、民國以來,松溉各界人士每年清明時節都為紀念陳少南夫婦掃墓祭祀。緬懷並景仰他的學問和愛國精神,至今猶啟迪著後人。

五、祠堂和廟宇
古鎮松溉的祠堂和廟宇,有“九宮十八廟”之稱。就我所見至少有幾十個,如文昌宮(又稱孔家祠堂,是為紀念孔夫子修建的)、張家祠堂(曾辦“至善中學”)、樊家祠堂、羅家祠堂、游家祠堂、陳家祠堂(在觀音閣方家灣)等等,現保存較完好的當數羅家祠堂。羅氏宗祠修建在松子山街邊,始建於明朝初年洪武年間,直到清朝康熙年間羅氏第十四代傳人羅奇英(康熙丁酉科舉人,曾任甘肅秦州清水縣知縣),他歷經幾年主持該祠修建完成。時逢康熙皇帝派出的八府巡案溯江而上往泸州,行至松溉,得見建祠人為尊師,遂贈匾題詞“羅府宗祠”四字,這塊匾字至今尚存。據知在羅家祠堂內,原來橫掛著明皇賜的家法匾,用以管教族人,現存的羅氏宗祠全貌較好,據說是縣內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祠堂。正殿八根大柱完好,柱腳石墩雕刻的花草、鳥獸、石龍、人物仍清晰顯現,橫梁木質串架完好,正殿兩側是古磚所砌的高風火牆,兩側風火牆外邊正中,各有一個大白圓圈,這是經皇帝特殊批准建祠的特征。正殿房頂四角斗翹,每個翹角塑有一條龍,正殿兩側修有廂房各幾間,石拱卷門,門坊橫石梁上也雕有花草、人物,十分別致。正殿前面是長方形石壩子一塊。前面原有一座木質戲台,正殿後邊的殿堂是供奉羅氏歷代祖宗的神主牌位。這也類似明、清四合院的建築結構修建的。在松溉正街上,還有一座樊家祠堂保留著,該祠門前的一對大石獅子,不知到哪裡去了;在黃桷樹街可見到清代乾隆年間修建的游家祠堂,遺址門前聳立著牌坊殘跡。至於古鎮廟宇,據松溉人的回憶,計有:東岳廟、文昌宮,壽尊寺、禹王廟、關聖殿、天後宮、南華宮、清源宮、川主廟、石佛寺、老官廟、水神廟,城隍廟、觀音廟,玉皇觀、妙元寺、觀音閣、灶王廟、八景宮、王爺廟、土地廟、杜康廟、清潔寺等20余個,這些寺、廟、宮、觀中,尤以東岳廟最出名,每年農歷3月27日大辦東皇廟會,熱鬧非凡,聞名遐迩,可以和豐都鬼城媲美。有的廟宇後來辦成了學校,如壽尊寺是縣內早期辦起高小的地方;抗日時期禹王廟,先辦中山小學,後辦精誠中學;觀音閣在解放後辦起了松溉第二小學。觀音閣內有一尊銅佛鑄像,重一噸余,據說是從湖北運來的,後來被人打碎當廢品賣掉了,東岳廟和觀音閣在抗日時期還收容流浪孤兒,辦過保育院。古鎮的寺廟在明、清時代,所融匯的儒、道、佛三教的民族宗教文化的痕跡,至今仍隱隱約約浮現在人們心裡,古鎮眾多寺廟已被逐漸銷毀,幸存至今仍保留有一座清潔寺。清潔寺內現今保存著一尊石刻大佛像,身高一米多,約一噸重,雕塑逼真,靈光閃爍,1998年經松溉政協聯絡組建議,鎮政府向市文物管理所申報,經考察論證,鑒定為明、清文物,應予以保護。清潔寺始建於光緒年間,有五代僧人清修於廟。後再經松溉政協聯絡組建議,由鎮政府申報,2000年7月由永川市政府宗教辦行文批准,為正式開放的佛教宗教活動場所。


六、古鎮奇特的自然景觀

古鎮奇特的自然景觀吸引著游人應接不暇,百看不厭。其獨具特色者當數長江中的溫中壩、飛龍洞(又名洞子潭)、青紫山等處。溫中壩呈橢圓形,東西長約12公裡,東高西低,中壩為沙質土,是著名的蔬菜松溉團蘿卜產地,味美可口;壩上野鴨、野兔較多,又是特種魚類青鳝、白鳝的產地,此魚與龜齊名。溫中壩是長江上游的江中三大中壩之一,在長江上游經濟帶西部大開發建設中,極具開發利用價值,它將是一個極富獨特魅力的旅游景點。飛龍洞是頗具歷史文化傳統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清代鄉官陳汝鈞題寫的“飛龍洞”三個大字刻於石壁頂端,字跡工整。落款“清道光十二年書”,瀑布深潭,天生奇特,在高聳直立約200平方米的石壁上,還保留著明朝萬歷十五年(1587年)千手觀音摩崖像一尊,深浮雕雕鑿,高15米,寬1米,石壁西面有“陳公堰”三個大字,落款為“清代道光十七年”,這是專為興修水利工程有功勞的人留下的紀念文字雕刻。石壁上還雕刻有詩、詞、序、跋等文字可觀。如能在飛龍洞開發修建一個公園,倒是個生態完整的美好奇觀景區。青紫山是松溉唯一的古寨,面積15畝,較平坦,山巒凸立呈圓形,四面陡峭,現存寨門和圍牆,近代曾在此山寨修有“八景宮”,屬道教宮、觀。塑有高大的李老君騎青牛,仙翁乘白鶴等,栩栩如生。我少年時曾去觀賞過,至今記憶猶新,環抱著古鎮的還有三條溪流匯入長江,那就是上溪溝、下溪溝和大陸溪(又名打鹿溪),是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不可多得的天然環境。如能在保留古鎮明、清風貌的同時,利用當今高科技手段開發現代化的旅游景區,古鎮松溉這塊富有人文和自然景觀的寶地資源,確實是一個發展經濟的好地方。

七、古鎮人文景觀
千年古鎮松溉歷史文化底蘊也很豐富、深沉,素來辦學之風興盛,從南宋陳少南夫子授徒講學,至今不衰。近、現代在古鎮就辦起過壽敦寺小學、私立達明小學、中山小學、精誠中學、松江中學、至善中學,在一個鎮辦三所小學、幾所中學,當時也不多見。現代辦有國家級的重點職業高級中學“重慶市永川松溉職業高級中學”、松溉鎮初中、松溉鎮小學、松溉幼兒園等,歷代中小學校培養了一批批各級各類人才,稱名於世者,有在清末同一街(水井灣)曾考上三個進士,溫進士、邵進士、肖宦廷進士;陳文貴細菌專家,曾任國家衛生部顧問,防疫司司長、西南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副部長,一級教授,中科院學部委員;陳文鏡,醫學博士;陳樹清,川劇名演員,藝名“東方髡”,人稱時裝小丑;劉永懷,1948年中共松溉支部書記;鄧開惠為關向應夫人,在達明小學念過書,曾任廣東省旅游局局長;陳秉剛,書法家;潘蕤,國畫家……等,古鎮英才輩出,為祖國和人民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古鎮企業也不乏事例,民國18年,王權三、吳蔭余等人在松溉合伙開辦民興火柴廠,解放後為松溉火柴廠,於1996年停辦。民國28上,蔣介石夫人宋美齡乘專機(水上飛機)到松溉視察新運紡織廠,床祝該廠建廠一周年。可見當時古鎮工商業相當發達繁榮。松溉老字號的“松溉鹽花生”,“松溉鹽白菜”、“松溉健康醋”、豆油、豆豉、松花皮蛋等名食品,至今仍馳名於國內外,體現著松溉古鎮的歷史文化品位。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