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式文化中最受國人推崇的四大藏書閣
日期:2016/12/14 22:02:02   編輯:古代建築史第一、黑琉璃瓦頂的文淵閣
在北京故宮文華殿後面,有一座黑琉璃瓦頂的建築,在金碧輝煌的故宮中顯得極為別致,它就是文淵閣。清朝入主中原後,逐漸接受了儒家傳統文化,乾隆皇帝在公元1773年下令編纂《四庫全書》。書未成之際,乾隆已在心中開始為藏書之所思慮良久:“凡事預則立,書之成雖尚需時日,而貯書之所,則不可不宿購。”於是,他想到了江南藏書名樓天一閣,想到了明末北京故宮中毀於戰火的文淵閣,那一瞬間,他好像尋找到了答案。公元1775年,文淵閣在北京故宮動工興建,次年完工。 在中國古代,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文淵閣琉璃瓦采用黑色寄予著藏書防火之意。灰色的外牆,綠色的廊柱與雕花窗欄肅穆雅致,屋頂彩畫繪著河馬負書和翰墨卷帙,呈現一股淡然悠長的意境。
第二、沈陽故宮裡的文溯閣
文溯閣位於沈陽故宮,建築格局與文淵閣一樣脫胎於天一閣,修建於1781年。文溯閣有“溯澗求本”之意。乾隆在《文溯閣記》中說:“四閣之名,皆冠以文,而若淵、若源、若津、若溯,皆從水以立意”。
第三、被圓明園大火燒毀的文源閣
圓明園內的這座藏書樓名為文源閣,始建於1774年秋,次年春天完工,乾隆皇帝將《四庫全書》第三抄寫本藏於此。
文源閣位於圓明園的西北方向,南鄰清澈見底、山鳥空鳴的水木明瑟,西鄰青翠搖曵,黃莺飛舞的柳浪聞莺, 樓上匾額為乾隆題寫的“汲古觀瀾”。樓前一汪池水碧波蕩漾,水中立有造型別致,巧奪天工的太湖石,名“石玲峰”。畫家金勳在《圓明園文獻資料》中深情描述:“玲珑透體,環孔眾多,正體為黑灰色,如墨雲翻卷上沖。以手扣之,其音如銅……”每每讀至於此,我常常浮想聯翩,那該是何等的神奇曼妙呀!
第四、避暑山莊裡的文津閣
乾隆三十九年,仿浙江“天一閣”的文津閣建成,乾隆題詩曰:“源源如欲問,因自此尋津。”1785年,《四庫全書》收藏於文津閣,乾隆想做一位彪炳史冊的君王,在游山玩水、消夏避暑之際,營造一個集天下藏書之巨的閣樓歸自己使用,為自己的文治武功塗抹上重重的色彩。
乾隆之後,文津閣所藏的《四庫全書》等書籍,覆了一層層寂寞的灰塵。辛亥革命爆發,文津閣的《四庫全書》運到北京圖書館。1954年,承德避暑山莊裡的文津閣重修,文津閣的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