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重慶:龍興古鎮

重慶:龍興古鎮

日期:2016/12/14 18:49:59      編輯:古代建築史

重慶:龍興古鎮

    龍興鎮位於重慶市渝北區東南部,距重慶市中心區36公裡,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重慶市經濟百強鎮。

    龍興古鎮交通十分發達,210國道、渝長高速公路從東南穿過,北與319國道相連,與周邊場鎮的公路四通八達,鎮內水、電、氣、通訊、餐飲、住宿、市場、水陸交通設施齊全,是渝北區首批“三化”達標場鎮,場內12條大小街道縱橫交錯,路面寬敞整潔,道旁綠樹成蔭,富有都市氣息的群眾文體廣場、現代辦公大樓、商業步行街、中心大轉盤和高桿路燈、龍湖水上公園、生態園,現代城鎮與古鎮老街民居、祠堂、寺廟、寨子得到完美的結合,具有獨特民俗文化氣息和顯著人文景觀特色。

    龍興古鎮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有多種形式建築景觀,人才輩出,歷代文化名人200多人,古鎮保留了許多傳統的民俗活動,如身歌、腰鼓、川劇坐唱等。土特產有龍興豆干、老臘肉。龍興鎮以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勢結合生活適宜性而建,古建築高低層疊,布局適宜,結構嚴謹,鎮區空氣清新,風光秀麗,有鮮明巴渝特色的人文精神和民俗歷史,使古鎮具有很高的旅游觀光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當你漫步走在龍興古鎮那經過歲月磨礰已經不平整而顯得凹凸不平的石板街上,你可能體會到還沒有經過商業包裝和商業文化污染的小鎮生活的原生態。人們閒散的生活著,自在而不張揚,打發著悠悠的時間長河。

    街是老街,青石砌成,細工鋪就;房是舊屋,懸梁挑檩,烏瓦白牆,小鎮就讓人回味。

    不逢場,鎮裡就幽靜、恬淡。臨街的鋪面依然營業,卻少了顧客光顧。沒有買賣,人閒,端條凳在門前坐了侃龍門陣,間或就響起爽朗或是隱晦的笑聲。有人客走過,龍門陣暫時中斷,齊齊將眼光對准了路人,從街的那頭迎過來,又在街的這端送走,隨即收回眼光,評價路人的像貌神態,估谙路人的來龍去脈,要麼延續剛才的話題。

推薦閱讀:

金累絲蜂蝶趕菊花籃簪

考古學家發現木乃伊腳驚現假肢

內蒙古:遼祖陵陵園考古取得新收獲

江蘇興化:影山頭遺址又有新發現


    一位上了年紀的剃頭匠在兩條老街相接的丁字拐處擺開攤子,在另一位同樣老者的頭上施展他的頂上功夫,動作熟練而輕巧。剪子與頭發接觸的聲音有韻律有節奏的響著,一下一下撥動心靈深處記憶的琴弦。

    老中醫相鄰著鋪開地攤,干枯的植物枝桿莖葉的切片散發出濃郁的藥香。老中醫挽起袖子,對俯臥在條凳上的病人施展著推拿按摩。下颌上的白胡子隨著他周而復始的推拿來回抖動。年輪在抖動中增加,歲月在抖動中流逝。

    轉角有鋪面,經營些小面和包子饅頭之類的吃食,也兼買些茶水。茶水就招徕了清閒的老茶客,要了蓋碗茶,有口無心的飲。要麼就湊了四人搓麻將。有人褪掉拖鞋,提了腿將腳放在條凳上,慢慢地摳著腳丫。有人裹了煙葉,塞在經年的苦蒿莖做成的煙桿裡,緩緩吸著,火頭明滅,輕煙缭繞,周遭就多了嗆人的煙草香。

    丁字拐老街的一豎用粗大的木柱、木梁、陡拱、木椽及烏黑的泥瓦搭成約四五十米的雨棚,讓歇息的人們避了雨的澆淋,避了日的暴曬,享了陰的清涼和風的吹拂。也使陡然暗下來的街道形成一個時間隧道,讓游人從新城鎮穿越到老街區,走進明清時代。

推薦閱讀:

金累絲蜂蝶趕菊花籃簪

考古學家發現木乃伊腳驚現假肢

內蒙古:遼祖陵陵園考古取得新收獲

江蘇興化:影山頭遺址又有新發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