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東莞千年古村 中堂鎮潢湧村

東莞千年古村 中堂鎮潢湧村

日期:2016/12/14 18:43:25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堂鎮潢湧村歷史悠久,是東莞市四大名鄉之首。如今的潢湧古村,以其合理的村落布局、精美的古建築、良好的環境風貌的文化內涵,反映了古村落對精神、物質的追求,構成了獨特的文物景色風貌,成為嶺南地區明清村落的一處重要事例。

    潢湧村位於東莞市北部、中堂鎮東北部,現全村面積約7.5平方公裡,下轄道穩、大坦、下塘滘3個自然村,27個村民小組及1個居民小組,共有戶籍人口9120人,總戶數2557戶,外來人口15000多人。

    潢湧村是一個歷史名村,建於南宋干道年間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潢湧黎氏大宗祠是東莞歷史文物八景之一,氣派十足,猶如一位長者,見證著潢湧村歷史的脈絡和變遷。此外,榮祿黎公家廟、京卿黎公家廟、京卿祠道、潢湧文閣及居仁裡、詩家坊、文明啟迪、奕世文林門樓等明清建築點綴居巷之間,讓這個富村別具韻味。

    多年來,該村先後投入大量的資金對轄區內的古跡、文物、古樹等進行保護、修繕等,並修編了《潢湧村志》,在村內營造了愛村、護村的良好氛圍。進一步加強對村內的古建築的保護規劃與利用,安排專人對歷史建築和文物古跡進行造冊登記,並已對大部分的古建築進行掛牌保護,獲得了“廣東省歷史文化名村”稱號。

    潢湧村民黎勝仔:“相傳潢湧在宋朝時碑文記載都是“潢湧”這個名稱,到了明朝,聽說有只鳳凰在博羅羅浮山飛到中堂,必定飛過潢湧、風沖兩村。後來發現有童子鳳飛過,認為吉祥,就改為鳳凰的凰,現在我們看的這幅圖,叫九天鳳凰圖,就是追溯潢湧立村的來歷的。”

    潢湧村自古以來重視教育,名人輩出,廉忠孝悌,書禮猶存。

    宗朝至清朝,潢湧先後培養出文武進士8名、舉人36名、貢生數十名、秀才80名以上,外出為官者百余人,其中政績顯著的首推明朝洪武壬子年御賜翰林黎光,官至監察御史,刑部左侍郎。

    潢湧村民黎勝仔:“潢湧經歷800年歷史中,出了很多名人,第一世祖黎宿,他媽媽有病,醫生說要用人肉和藥才好,結果黎宿在自己的左腿上割了一塊肉和藥給媽媽吃,結果真的吃好了。此事感動了鄰居和村民,說他十分孝義,傳到了縣官那裡,縣官覺得孝義可嘉,所以上報了南宋皇帝,皇帝下發御旨,賜他家的門額,孝義之門掛在門上,他的村所在地就叫德本坊,從此潢湧就沿著先祖孝義和德本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傳下去。”

    改革開放以來,潢湧村走“以集體自辦工業為主,外源型經濟為帶動,民營經濟為補充”的發展道路,村集體經濟連續多年名列東莞三甲。潢湧的發展並不只是經濟因素,而是潢湧村的綜合實力,這個地方治安穩定、環境優美、鄰裡和諧好,村民有幸福感。為了更好地展示潢湧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潢湧村斥資600萬元建設了潢湧陳列館,於7月建成投入使用。潢湧陳列館分潢湧歷史、文化、經濟、社會、未來五部分進行陳列,這是對潢湧過去的真實陳述,也是對潢湧未來的美好描繪。

推薦閱讀:

宜賓古城的墮落

龍尾關:大理的老記憶

寧波慈城鎮 從千年望族走來

陝西漫川古城溪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