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傳統中式文化中我們供奉的四大財神都是誰

傳統中式文化中我們供奉的四大財神都是誰

日期:2016/12/14 22:03:02      編輯:古代建築史
  傳統中式文化中我們供奉的四大財神都是誰。傳統中式文化中一共有四位。財神,俗話財神爺,傳統意義的財神分文財神和武財神,共有四位。

  文財神比干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為人忠心耿耿,剛直不阿,見纣王荒淫失政,暴虐無道,常常直言勸谏。纣王不但聽不進去,而且愈來愈討厭這位叔父,加上妲已的挑撥,更是恨上加恨,見比干強谏,禁不住大怒:“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竅,今天我倒要挖出來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個竅。”說完就叫人當場剖開比干的胸膛,挖出了比干的心,比干這個我國上古時期最早也最有名的忠臣就這樣被殘忍地殺害了。比干雖遭橫禍身亡,卻成了千古傳誦的大忠臣。大概是由於他的心地純正,坦蕩無私,人們相信他掌管財富必定公平可靠,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就把他奉為財神。

  文財神范蠡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邑(今南陽)人,大約生於公元前520年,卒於450年左右。是春秋末期個性獨特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哲學家、建築家(修築了越國都城)。這樣一個功勳卓著的人物,為何又被民間尊崇為財神?是因為范蠡“居官為賢相,持家成富翁”,不僅是我國最早的經濟理論家,也是最成功的實業家。他在扶助越王勾踐興越滅吳後毅然辭官經商,累資巨萬,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富行其德”的大商人,符合民間——老百姓心目中評定“財神”的標准。“財神”者,《辭海》解釋為民間信奉的財寶利市之神。就是說,被信奉者,一是有財——金錢物資;二是有寶——可供頂禮膜拜的精神財富;三是有利——盈得利潤之法;四是有市——買賣交易之場所。而“利市”合用,則還有“吉利”“走運”之意。所謂“神”,亦稱神仙、神靈、神人。指人死後的英靈。也指能夠主宰物質世界、超自然的、具有人格和意識的存在,為精神體的最高者。

  范蠡符合這些條件。一是他的資產曾經達到“巨萬”,是富可敵國的大富翁。二是他“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三是他有經營之道,贏得利潤的原則是“逐什一之利。他還把自己的經驗寫成《致富奇術》、《養魚經》、《陶朱公商訓》等,傳播致富門道;四是他在天下之中的陶地,規模經營五畜產業、組織貨物交易,為當地開辟了貨暢其流的市場。范蠡在贏得財富上的寶貴經驗,各種研究文章闡述很多,筆者也曾作過探討,這裡不再贅言。范蠡對財富本質的認識、贏得財富的手段、處理財富的做法,都進入了同代人乃至後代人不可比擬的高度和境界,超越常規,超越常人。范蠡不僅是肉體人的最高者,也是精神人的最高者。他死後的英靈,被希望發家致富吉祥走運的老百姓尤其是商家敬奉為財神是很自然的。

  

       武財神關羽

  千百年來,經過歷代統治者的封谥,和戲曲、文學的演義描述,一個“對國以忠、待人以仁、處事以智、交友以義、作戰以勇”,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完美的關公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他由“萬世人傑”上升到“神中之神”,成為戰神,財神,文神,農神,是全方位的萬能之神,為歷代統治者和百姓萬民,華夏神州與東瀛海外,中外同奉,上下共仰。凝聚在關羽身上而為萬世共抑的忠、義、信、智、仁、勇,蘊涵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道德、理想,滲透著儒學的春秋精義,並為釋教、道教教義所趨同的人生價值觀念,實質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氣浩然的華夏魂。

 

 

      武財神趙公明

  趙公明於秦代出生在趙大村。傳說出生時在三月十五日黃昏後天將黑時。趙公明,姓趙名朗,亦稱玄朗,字公明。趙公明家境貧寒,年青時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運木材。為人誠實守信,仗義勇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贊賞,多次獎勵。趙公明攢下錢財以後,又借貸工友的錢款,憑著勇氣膽識和誠信,自任木商,進行經營。趙公明目光遠大,胸懷寬廣,客戶自然信賴他,爭著和趙公明做生意,積累了巨額財富。有人借趙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災虧了本,一時無力償還債務。趙公明僅僅讓其還了一雙筷子,抵消所欠的債賬。為富行仁,義利雙收。趙公明不但周濟貧困,出手大方,而且資助國家的軍事行動,親自參軍打仗,十分勇敢。趙公明一邊經營商業,一邊到終南山樓觀拜訪道家學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趙公明馴養了一只曾經騷擾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們視為奇跡,稱為趙公明的黑虎坐騎。趙公明講信用、扶貧助困、學道修行、和美處事、善於隱諱。集眾多美德於一身,後人才將趙公明敬為財神。

  道教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使人宜利和合,發財致富。率領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迩益,統管人間一切財富。趙公明的正財神地位得以鞏固,得到中華民族的廣泛認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