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在中航樾府重生的老宅比想象中更加震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怎樣把老房子這樣一種文化保護與傳承,今天的沙龍就從這樣的出發點開始。”前天,著名作家黃小初在江寧中航樾府售樓處內感慨地說道。當天下午,一場主題為“傳承·創造·智慧之美”的跨界文化沙龍活動在中航樾府老房子售樓處內成功舉辦,來自文學界、國學界、書畫界、出版界、建築界的眾多名人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生活智慧。
200年歷史老房子引爆“中國智慧”討論
記者在現場也被老房子濃濃的中國氣質所震撼,原來中航樾府的老房子,是由古徽商家族老宅保護性重修而成,蘊含著親切如憶的中國傳統文化密碼,與嶄新如夢的當代美學創新。當天文化沙龍主題為“傳承·創造·智慧之美”,中國擁有久遠而美麗的本土建築傳統,這個建築傳統的生命力,體現在它與中國文化的其他方面,如哲學、文化、藝術等一致的理想和追求上。現場有學者說,最近《舌尖上的中國》如此紅火,其實除了人們對美食的熱愛,其中不少對中國美食的傳統技藝的描述也讓年輕人感歎不已,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
葉兆言:房子南北要種不同的樹
當天出席活動的眾多名家,對此亦深有體會。其中,李書有老師研究《易經》和儒學;蘇通、葉兆言、黃小初各位老師是著名的文學家;黃明、李津、阿海老師是中國書畫傳統的傳燈人;冷林、朱嬴椿、黃隽青各位老師是出版界的領軍者……葉兆言和好幾位學者都提到,現在不少樓盤都盲目地模仿國外的建築甚至名稱,什麼香榭麗捨、普羅旺斯滿大街都是,而中國最傳統的文化卻被丟失了。除此之外,葉兆言還細心地給建築師們建議,其實房子前面種樹的品種都很重要,因為就南京的天氣而言,陽光非常重要,所以朝南那一面應該種些落葉的樹,冬天的時候陽光就會透進來。這些細節都會讓居住的人的舒適度大大增加。
黃小初盼居住者尊重建築文化
和葉兆言不同,蘇童顯得有些“悲觀”,他舉例說,自己住的小區裡有很多人在裝修,他常常好奇地去看,發現很多時候,開發商和建築師的一些文化初衷往往在裝修時被破壞,“我就親眼看到有家人家把所有的木質的陽台換成了漢白玉……”蘇童的話引來大家的笑聲,也引發了大家的思考,黃小初說,這就是現場大家的責任了,要多多地引導大眾的文化品位,也希望居住者尊重建築文化。“中航樾府在古宅文化上的傳承與創新,讓文化人感到格外親切,正如樓書上寫的不是博物館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古宅200年的歷史也符合南京幾千年的文化氛圍,它的進駐也增添了南京的文化。”南京大學教授李書有在沙龍上頗有感慨地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