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抗日名將湯恩伯故居
日期:2016/12/14 18:47: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湯恩伯(1898.9.20~1954.6.29)國民黨軍陸軍一級上將。名克勤,字恩伯。浙江武義縣人。黃埔系骨干將領。抗戰時期(前期和中期)表現突出,被日軍視為勁敵。從外表看,湯恩伯的家鄉--武義縣湯村與附近普通的農村並無任何區別,也不見得該村子有什麼風水意義上的特殊之處。
沿著330國道在上茭道拐向武義方向,一路上並沒有任何與湯恩伯有關的標識,甚至也沒有湯村的地標。即使到了村口,也看不到有半點與湯恩伯相關的蛛絲馬跡顯露出來,一直到進了村中,才看到一塊指示“湯恩伯故居”的牌子,而那條巷便被稱之為“公館路”,大約村民將湯的故居當成“湯公館”了。
村裡很安靜,幾乎沒有見到年輕人,村口有幾位村民坐在樹蔭底下納涼,看我們長槍短炮的背著,沒有任何的詫異,大約時不時總有人到這兒來探訪一番。
湯恩伯故居已經於1998年被列為武義縣的文物保護單位,但門前的碑卻是2008才立的。
到了門前,可是鐵將軍把守,向旁邊的鄰居打聽得知,該處同時被辟為老年協會的活動場所,包給一位叫做“銀貴”的老人負責打掃和管理,平時鮮有人來。
牆腳堆了些修理屋頂剩下的青瓦,已經有雜草從裡面長出來。
推薦閱讀:
鎮江千年老閘現身 太平天國新城遺跡重現
何頻:梁林故居被拆 故居之殇此為最
“梁林故居”被拆背後的文化危機
有多少名人故居離我們遠去
從外表上看,湯家的房子並不大,大約有九間,在解放前,一般的地主家庭都有著這樣的房子,比這大的也非常普遍,外牆的白色似乎是新近幾年才粉刷上去的。
進門處可見天井裡的兩顆鐵樹,地面上滿是青苔,料想不僅僅是平時少有人來,而且即使是村裡的老人或許也極少在此地活動。
屋頂的麻雀、屋檐下的燕子、房子外面掃地的老人,歷史的煙塵終於漸漸地消散開了,這兒並沒有什麼凝重的東西,有的只是寧靜。
房屋的構建與本地的其他老房子沒有什麼區別,與上次去的馮雪峰的故居也幾乎沒有任何區別,這大約就是本地建築的特色的,進門正對的是“世間”(也就是客廳),兩邊各有兩間屋子,沿著天井兩邊也各有兩間廂房,樓梯分布在兩側各有一具,樓上其實是很低矮的,往往供放置糧食、柴火及其他雜物之用。
介紹上沒有說房子建於何時,但從牛角、房梁的雕花應在十九世紀末,雕飾還算是精良,可以看出在文革期間遭受了破壞,但與其他地方比起來,這種破壞是非常輕微的,何況湯恩伯的特殊身份,可想而知當年村民還是為保護湯家祖屋做出了努力,也可見湯家在村上還是讓人倍有好感。
與剛進門處介紹湯恩伯事跡資料不同,客廳裡布滿了湯恩伯及其家人的照片,及他的親朋故友為他所寫的一些文字,作為顯赫一時的人物,他受到推崇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讓人難以厘清語言的真實性,不過,南口戰役確實有所耳聞,給了日軍以重創。
推薦閱讀:
鎮江千年老閘現身 太平天國新城遺跡重現
何頻:梁林故居被拆 故居之殇此為最
“梁林故居”被拆背後的文化危機
有多少名人故居離我們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