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張傳忠:實施"文化立市"戰略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張傳忠:實施"文化立市"戰略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日期:2016/12/14 9:47: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中共德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張傳忠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對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戰略部署,省委九屆十三次全會明確提出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目標。德州歷史悠久,區位優越,是齊魯文化和燕趙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受黃河文化和運河文化的浸染熏陶,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民族文化傳承。市委十三屆十四次全會確定,以實施先進文化引領、公共文化惠民、文化產業提升、文化精品創作、新聞輿論引導、文化品牌打造、文化改革創新、文化傳播促進、文化人才建設、文化發展保障"十大工程"為載體,著力打造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區域文化高地"。市十四次黨代會進一步提出"文化立市"戰略,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措施推動德州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徹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各方面,築牢全市上下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

  以加強理論武裝為先導。深入推進"兩帶一創"活動,健全完善各級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組織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普及工程,開展理論宣講進企業、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五進"活動;健全社會科學成果評價、激勵機制,設立"長河學者"崗位和社會科學研究基金,探索實施重大課題項目招投標制度,不斷拓展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以思想道德建設為根本。大力弘揚"厚德、包容、創新、圖強"的德州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廣泛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組織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日和"道德模范"、"感動德州"年度人物(群體)、文明市民評選及道德模范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農村、進軍營活動。廣泛開展"學雷鋒、做德州好人"和"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采取有力措施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積極推進政務、商務、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努力打造"誠信德州"品牌。

  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建立健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長效機制,突出抓好政務、法制、市場、人文、文化、生活、社會、生態"八大環境提升工程",深入開展德州市"文明服務窗口單位"、"文明服務標兵"評選和文明縣城、文明小城鎮、文明小康村及十星級文明戶、十星級文明村、文明信用富民工程、文明集市創建活動,扎實推進"鄉村文明行動",爭取到2015年底,實現活動全覆蓋、村村有新貌,70%以上的村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標准。

  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堅持政府主導,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加大投入,完善設施。高標准建設德州博物館、德州大劇院,規劃建設市圖書館新館、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市美術館、市科技館、市少兒圖書館等重點文化設施,不斷提高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檔次,爭取到2015年,市"三館"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縣"兩館"全部達到國家二級館以上標准,50%以上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鄉數字影院建設,逐步實現縣城一院多廳數字影院全覆蓋,確保一社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把村文化大院、城市社區文化中心和農家書屋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到2015年建成比例達到75%以上,並與農村社區建設同步進行,逐步實現全覆蓋,形成較為完善的"15分鐘"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圈;加快有線電視由"村村通"向"戶戶通"延伸,2015年綜合入戶率達到95%以上;大力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逐步實現電子閱覽全覆蓋。

  加強管理,優化服務。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深入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創建活動。積極引進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科技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費向社會開放。統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的規劃建設,綜合利用,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公益文化單位的社會效益。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