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徽州區潛口鎮唐模村
日期:2016/12/14 18:33:13   編輯:古代建築史唐模村
唐模村,始建於唐、培育於宋、元、盛於明、清。歷史上因經濟活躍、民風純樸,而被譽為“唐朝模范村”,是徽州歷史悠久,人文積澱深厚的文明古村。
唐模位於黃山市徽州區潛口鎮境內,毗鄰歙縣棠越牌坊群。檀干溪穿村而過,全村夾岸而居,村內以其千年古樟之茂,中街流水之美,“十橋九貌”之勝及“一村三翰林”之譽而聞名中外。
唐模村,原為歙縣所轄,現屬徽州區(原歙縣西鄉)。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太曾祖父叔舉創建的。
公元923年,汪華的後裔汪遷回故鄉,起先居住在山泉寺。年近古稀的汪思立博學多才,精於天文地理。
他用八卦相中了山泉寺對面的獅子山,而且那裡有太祖叔舉種植的大片郁郁蔥蔥的銀杏樹,認為在這裡居住可以發子發孫。
故汪思立率兒孫遷到獅子山居住。經過幾代人的辛苦勞動,先後建立了中汪街、六家園、太子塘等建築物,逐步形成了一個聚族而居的村落。
汪思立率兒孫重返徽州時正值五代年間後唐建立,諸侯紛爭,強盛的唐朝已不復存在。汪氏子孫不忘唐朝對祖先的恩榮(即隨朝名將汪華歸順唐朝後被封為越國公,死後谥“忠烈王”),決定按盛時的規模建立起一個村莊,取名“唐模”(一說按盛唐時的模式、風范、標准建立)。
1087年,郡北許村的許貴一、許貴二兄弟倆因父母雙亡,投靠唐模村姑父家。經過幾代繁衍,許氏比當地的汪、程、吳三姓人丁更為興旺,成為唐模村的大姓望族。但他們不忘姑父的收養之恩,仍沿用“唐模”這個村名。唐模村莊的形成、命名,是古代的徽州人重視風水與忠君思想結合的產物,深深地烙上了歷史文化的印制。
是江南鄉村村頭理景最具代表性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