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中國最大的苗寨--西江苗寨
日期:2016/12/14 17:43:42   編輯:古建園林 西江苗寨是黔東南也是全國最具特色的民族村寨,這裡世代居住著苗族西氏支系,龐大的古村落依山傍水而建,有住戶1250多戶,5600多人,是全國最大的苗寨,名副其實的“千戶苗寨”,素有苗都之稱。到黔東南游玩,西江苗寨是最經典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去處。它被譽為“苗族民族文化藝術館”,是研究苗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西江苗寨位於貴州凱裡的東南,雷公山東北面,距雷山縣城也就40公裡的路程,全路段都已經修好了二級公路,路況良好。
西江苗寨四面環山,重巒疊嶂,吊腳樓依山順勢而建,遠看苗寨,吊腳樓層層疊疊,呈金字塔形。白水河穿寨而過,將西江苗寨一分為二。
西江苗寨吊腳樓大多依山而建,吊腳半邊樓建於傾斜度較大的山坡上,順著坡面開成上下兩級屋基,下級豎較長柱,上級豎較短柱,每排柱的最外一根自上而下截齊上屋基處,形成吊腳柱,使前面半間樓板與後面半間地面平行,形成半邊樓。“吊腳樓”因此得名。
吊腳樓大多為三層結構,順山勢層層疊疊而起,房前屋後樹木成蔭,非常的漂亮。尤其是那些依著白水河而建的吊腳樓,依山傍水,那一份靜谧平和,遠不是那些久居喧囂城市的人所能享受到的。
吊腳樓全部采用木結構,多數是三間正房帶一間橫屋面的“偏廈”或順屋面但稍低於正屋的“一矮”,正中間為堂屋,帶吞口。走廊較寬,置連接兩吊腳柱寬尺許的坐枋,坐枋上置外伸橫梭柱,嵌數十根彎月形木條連接坐枋,形成坐椅欄桿,稱“階息”。走廊多從上屋基處起直通堂屋,用細木條鑲成齊腰高網狀或直條欄桿通廊。
推薦閱讀:
台州古村馬宅
河北井陉一古村將編制保護規劃
上海寶山太平禅寺
重慶濯水古鎮
西江苗寨是黔東南地區開發的較為成熟的一個景區。交通便利,住宿、餐飲、購物等各項設施齊全。景區內有大大小小的酒店客棧300來家,客棧大多數是當地村民自家的吊腳樓改造的,極具特色。飯店小吃攤更是不計其數,在這裡你就能吃到黔東南特色的各色菜肴和小吃。而且雖然景區內還生活著5600多當地村民,但裡面主要道路還是保持的相當的整潔,秩序良好。
除了數量眾多的客棧飯館,西江苗寨手工藝商店也是一大特色。說到手工藝品,不能不提到苗族銀飾。苗家善制銀器,能設計制造有極高藝術價值的飾物,堪稱中國民族文化之一絕。因此在西江苗寨眾多銀器商店帶一兩件銀器回來,絕對是很有紀念意義的。此外還有苗族特色的手工藝品像苗繡、蠟染以及一些木制手工藝品,都是很不錯的紀念商品。
在西江苗寨,還有蘆笙場、銅鼓表演場等場地,這些場地本來是村民們自己過節慶時候使用的。當然現在旅游旺季的時候,也會有身著民族服裝的苗族青年表演跳蘆笙等苗族傳統節目。
西江是苗語“雞講”的音譯,意思是苗族西氏支系居住的地方,世居者均為苗族,自稱“嘎鬧”。全寨苗族占99%。難得的是,雖然整個苗寨已經被開發成旅游景區,但景區內生活著的苗族人家似乎並沒有收到多少影響。不像其他一些熱門景點的古村古城,要麼被整體改造,世居的老百姓被搬遷;要麼被濃重的商業氛圍所侵蝕,而喪失了他們自身特有的氣質。西江苗寨在這方面還是保持了它淳樸自然的民風民俗,這也是我非常喜歡它的一個原因。
推薦閱讀:
台州古村馬宅
河北井陉一古村將編制保護規劃
上海寶山太平禅寺
重慶濯水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