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唐乾陵-鑿山為穴﹑柏樹森森的唐高宗武則天合葬墓

唐乾陵-鑿山為穴﹑柏樹森森的唐高宗武則天合葬墓

日期:2016/12/15 2:05:29      編輯:古代建築史

唐乾陵-鑿山為穴﹑柏樹森森的唐高宗武則天合葬墓

  唐陵特點是利用地形,以山為墳,不采用秦漢人工夯築的封土方上。

唐乾陵

  唐高宗(650—683在位)與皇後武則天合葬乾陵,是唐陵的代表。乾陵位於乾縣北梁山上。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為主,前方東西兩峰對峙而且形體相仿,猶如門阙。兩峰之間依勢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形成神道,乾陵地宮即在北峰,鑿山為穴,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門用石條層層填塞,縫隙以溶鐵汁澆濤锢閉,因此,迄今無損。

  乾陵地上情況大致是:主峰(陵體)四周為神牆,近方形平面,四面正中辟門,各設門獅一對。神牆四隅建角樓(角阙)。南神門內為獻殿址,門外列石象,自南往北:華表、飛馬、朱雀、石馬(五對)、石人(十對)、碑、華表南即東西乳峰,上置乳阙(相當宋陵乳台);阙南又有雙阙為陵南端入口(相當宋陵鵲台)。這種善於利用地形和運用前導空間與建築物來陪襯主體的手法,正是明清宮殿、陵墓布局的淵源所自。

  唐代例於陵區(兆城)植柏樹,文獻稱為“柏城”。用松柏作為紀念祭祀場所綠化樹種,在中國有久遠傳統,見於文字制度則始於唐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