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奇古鎮“浮出水面”
日期:2016/12/14 9:48:17   編輯:古代建築史
照片由張雲鵬提供 在海寧市區以西約6公裡處,隱匿著一座仿佛與世隔絕的千年古鎮,無論是有心前來的大學教授、外國留學生,還是無意闖入的公司職員、拾荒者,都對這裡的獨特景象贊不絕口。8本沉甸甸的冊子上,游人們用3000多條留言表達了對古鎮的喜愛…… 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古鎮?又為何如此備受青睐?昨天下午,記者在接到熱心人的報料後趕赴這座古鎮,了解其中的一些故事。 3000留言表露真情實感 古樸典雅的老建築,臨河而立的水閣房,跨河橫枕的古石橋,清幽寧靜的石板小巷……昨天下午,記者一進路仲,就像走進了一段傳奇而滄桑的歷史。 在一條古老的小巷旁,有座白牆青瓦的水閣房。屋前書有“渟溪水閣”,屋裡則布滿了圖文並茂的精美展板,而在此屋一角的一張小桌子前,掛著一個留言本,來路仲參觀的不少游人在此留下了墨跡…… 昨天下午,記者隨意翻閱了幾本,就見到了南京大學教授徐雁2008年9月游路仲後題的“路仲花木深”,日本留學生近籐香今年1月慕名來此後留下的“神秘又神奇”;有名愛情失意的女子2009年6月到此觀光後,當場寫下洋洋灑灑近千言的《淑真女子》,從字裡行間可以發現她來路仲參觀後重新拾回了生活的信心;“我是從北方來此地收廢品的,無意間來到這個小鎮,仿佛走進時空隧道,回到古代的江南水鄉,忘記所有煩惱,靜靜的,與世隔絕……”2009年6月21日,一個叫楊虎的拾荒者記錄下了自己的感受。 昨天,69歲的路仲義務文保員張智華拿出了8本沉甸甸的留言本對記者說,自2007年以來,來路仲參觀的不少游人在此留下墨寶,“都是些真情實感,非常感人。” 路仲人為家鄉各盡其能 飽含真情的3000多條留言,為啥起於2007年?張智華說,這事還要從2004年說起。“那年清明節前後,有名攝影家一連3天從嘉興趕到路仲攝影,他對路仲非常熱愛,照片也拍得很好,他向我了解路仲的情況時,我才知道他是嘉興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王輝”,張智華說,王輝接連來了3天,而這只是他為路仲攝影的開始,接下來,他竟用了整整3年時間,為路仲拍了上千張精美的照片。2007年,王輝選出其中最精美的照片,准備辦一個圖片展,“路仲人葛雲峰獲悉這個情況後,捐出了新裝修的屋子作展館,路仲人張毅強、周柏金、殳志平等也各盡其能為展覽出力,同年,一場題為《朱淑真故裡 海寧路仲》的大型圖片展就在葛雲峰捐出的這3間房裡開展,並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這是一場永久性的展覽。”張智話說,展覽開始後就一直沒有落幕,“這個展廳也被命名為‘渟溪水閣’,我覺得這麼多熱愛路仲的人為路仲出了力,所以也從那時起免費看管起了‘渟溪水閣’及路仲現存的景點,這些地方全都免費供游人參觀,每天來往的人非常多。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不少地方都放了留言本供游人提供意見、建議,所以也嘗試著放了一本,不料想一撥接一撥的游人來此之後,竟在短短幾年時間裡密密麻麻地寫了8本!” 至今保留 20處歷史文化遺存 “路仲是一座傳奇的江南古鎮,目前尚未開發,但慕名而來者已絡繹不絕。”張智華說,“從游客的反映來看,我覺得他們很喜愛路仲,因為這裡有保存完好的大批古建築群和非常獨特的文化底蘊。” 張智華說,路仲地名相傳為宋高宗趙構欽賜所得,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據歷史記載,早在三國時期,東吳名將陸遜就曾在此訓練兵丁。隨即,路仲漸成商貿集市,後來,又有余杭張姓、臨安錢姓(吳越王錢镠後代)、安徽朱姓(朱熹後代)、余姚管姓等族遷入,路仲逐漸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大鎮。” “我幼年時,路仲很美,不僅有古色古香的錢家大院、管家大廳及一批頗具規模的花園、書樓,還有兩個大牌坊……”張智華說,風風雨雨數十年,如今的古鎮雖不能與往昔同日而語,但還原汁原味地保留著明廳、錢家廳、管氏書樓等20處別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存。
據了解,路仲還是北宋才女朱淑真、明代禮部侍郎吳太沖、著名學者管庭芬、清代名醫王士雄、著名植物學家錢崇澍、動物學家錢燕文、裝幀篆刻家錢君匋、收藏家錢鏡塘、新聞學者朱汝諧等一大批名人的故鄉。也許正是因為這份獨特的文化底蘊,越來越多的游人喜歡上了路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