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復活文化遺產,合理開發旅游,呵護城市之根

復活文化遺產,合理開發旅游,呵護城市之根

日期:2016/12/14 9:47:5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小西街,對湖州人來說再耳熟能詳不過了,它是湖城為數不多的一條老街,位於老城區中心地段,保護面積9.19萬平方米。小西街沿河而行,面街石門、臨河樓閣、傍水河埠、黛瓦粉牆,其文化遺存主要體現於具有濃郁水鄉風格的明清民居。街區內有油車巷、高巷、石鸾巷(石亂巷)、北齊巷、朝陽巷等,歷來為名門望族聚居之地。今天的小西街基本格局未變,眾多大宅門也得以保存,但在城市化浪潮的沖擊下,其賴以生存的環境正日益遭到侵襲。比如小西街190號莫宅,曾被收入《浙江民居》,作為水鄉建築典范,但因為年久失修,加上風雨的侵蝕,現在已經變得滿目瘡痍,破壞十分嚴重。而莫宅周邊還有一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鈕氏狀元廳,目前也有部分建築損壞。古建築、古街都是無法復制和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遺產,隨著人文湖州理念的不斷深入,保護好小西街並使其成為湖城人文景觀的呼聲,正越來越強烈。

    現場:“小西街在鋼筋水泥的大廈和酒店間顯得破舊和過時,但卻承載著我們兒時的記憶。”市人大代表黃亞琴是土生土長的湖州人,閒暇之余,她喜歡從鬧市區慢慢拐進小西街,在斑駁的老牆、古樸的庭院、幽深的小巷中穿越時空。“走進小西街,就如同從現在走進了歷史,心也會跟著安靜許多。”黃亞琴說,有很多美好的東西,也許會在我們不經意之間,從我們身邊溜走了,就如同這小西街的一批名人故居,現在不同程度都出現了漏雨、牆體傾斜和外牆裂縫、牆皮脫落等現象,狀況很是不妙。黃亞琴告訴記者,位於小西街花園弄的鈕氏狀元廳,因湖州最後的狀元鈕福保而得名,湖州前後出過十多位狀元公,而狀元府第僅存此一處,為重要的科舉文化遺存地。但是,現在私搭亂建的房屋破壞了鈕氏狀元廳原有的格局,如不加以保護後果不堪設想。

    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就是留住城市的記憶。為此,黃亞琴和其它幾名人大代表聯合撰寫了《關於保護古建築,創建古文化的議案》,建議市委、市政府重視對小西街的保護,邀請省、市文保方面的專家到實地進行現場調研,確定、完善好嚴禁拆除的古建築。對鈕氏狀元廳等文保點,不得隨意改變結構,對損壞部分進行維修時最好用原材料、原工藝、原式原樣,以求還其歷史本來面目。同時,小西街的保護並非原封不動地擱置,應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地、科學地加以利用,建議可以將小西街和鈕氏狀元廳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實現真正意義上“小橋流水人家”的“原生態”,讓這條歷史悠久的老街續寫她的優雅時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