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花山乾隆御碑有望還原

花山乾隆御碑有望還原

日期:2016/12/14 20:12:11      編輯:古代建築史
根據花山乾隆御碑摹制的古墨(正面)。□記者施曉平 攝
      蘇州城西花山(天池山)上原有一塊乾隆御碑,可惜於“文革”期間被毀。近日,花山景區文化顧問陳慧中不遠千裡趕赴河南,淘回摹有御碑詩文、圖畫的古墨,御碑面貌有望還原。
      這塊古墨長18.5厘米,寬9.9厘米,厚2.5厘米。正面摹有乾隆御筆詩:“我登鳥道華山巅,一泓天池乃俯視……”,落款為“乾隆丁丑二月登華山俯天池因題此閣”、“御筆”,並钤有“幾暇怡情”、“得佳趣”兩印。反面摹有清初書畫家、常熟人吳歷臨摹的黃公望《天池石壁圖》。側面則分別有“大清乾隆年制”、“賜本”、“臣彭元瑞恭摹”字樣。
     陳慧中介紹,花山古稱華山,和天池山一山兩名,東坡稱花山,西坡稱天池山。乾隆丁丑(1757年)二月,乾隆登頂並留下墨寶,即上面的御筆詩。後來御筆詩和吳歷的畫一起被刻在碑上,並立在山頂的放鶴亭裡。可惜,這塊御碑已毀於“文革”期間,由於缺少照片資料,御碑上的乾隆手跡、吳歷的畫到底什麼樣,已很難考證。
      最近,陳慧中得知河南商丘一藏家手裡有塊古墨,上面的內容就是根據這塊御碑摹制的,就不遠千裡趕了過去。藏家被他的誠意打動,答應轉讓,就這樣,這塊古墨被陳慧中帶回了蘇州。
      跟古墨打了30多年交道的國家一級美術師黃鐘鑒定後認為,這塊墨是古代的一種“禮墨”,是當時記錄山水風光的一種載體,上面的字體確實是乾隆的書法,具有難得的史料價值、藝術價值。因此,可根據這塊古墨“還原”花山乾隆御碑的面貌。
     陳慧中說,最近花山景區和天池山景區已經合二為一,這塊古墨正是兩個景區合璧的一份賀禮,也將為景區恢復乾隆御碑奠定基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