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古建築—宅邸;民居尋訪
日期:2016/12/15 0:29:28   編輯:古代建築史杭州宅邸·民居尋訪
當前城市建設大步向前,在生活改善的時,
是否會覺得今天看到的老房子也是有著它光鮮亮麗的一面,
只不過年代的久遠,這些珍貴的遺產蒙上了一些塵垢。
郭莊
郭莊,莊位於杭州西山路臥龍橋畔,與西湖十景之一的“曲院風荷”公園相鄰。原名“端友別墅”,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最初的主人為杭州商人宋端甫,因此莊園俗稱宋莊。民國期間,轉賣給汾陽籍貫人士郭氏,由此改稱“汾陽別墅”,俗稱郭莊。1989年經過整修,正門處仍保持汾陽別墅的雕刻文字。
地址:楊公提
公交:194路,197路, 527路
蔣莊
花港觀魚公園的東南端,東依蘇堤的“映波”與“鎖瀾”二橋之間。蔣莊,原名“小萬柳堂”,系無錫廉惠卿所建,是廉惠卿與其妻吳芝瑛偕隱的住處。後轉讓於蔣國榜。蔣國榜是1949年前執我國桐油業牛耳的南京富商,事母至孝。他用重金購得小萬柳堂後,即予改建,以供其母到杭養病小憩時用,其園更名為“蘭陔別墅”,俗稱“蔣莊”。
建於1901年,東樓於1923年建成。1950年4月,中國學者馬一浮(1883-1967)移居於此。主體建築為中西合璧的兩層樓房,面闊三間,通面寬15米,通進深12米。單檐歇山頂。四周回欄掛落走馬廊,與西樓相接。東樓正面重檐,南北觀音斗式山牆。內有“真賞樓”、“香巖閣”、書房“蠲戲齋”等。
地址:花港觀魚公園內
公交:194路,j1路,y2路,527路
小劉莊
小劉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山上堅匏別墅,山下小蓮莊。莊內建築山上山下不同,山上是前期作品,始建於清朝末年,以中式為主,木結構房屋;山下原是別墅的後花園,廣植樹木花卉,構築池塘假山,園子裡的房子是民國時建造的,磚木結構的西式建築。整個莊園的建設延續了26年。莊園主人去世後,兩個兒子分家,山上大兒子,山下小兒子,中間砌起一道圍牆,隔斷了這所大莊園。但它依然是一個整體,橫跨了西湖北山的半面坡。整個莊園依山取勢,回廊環繞,曲徑通幽。
據《新西湖游覽志》記載:“墅在山麓,游人必蜿蜒而上,石階曲折,細草夾道,入室軒敞,而陳設均極簡古。偶一憑高閒眺,寶所山、頓開嶺均若萦帶左右,而湖風撲爽,尤有飄飄凌雲之致,可以在湖莊奪一重席。”
地址:北山路29、31、32號
公交:118路,7路
吳宅
地處鬧市中心卻又豪不張揚,門面都不大,簡潔的宅門,素色的院牆。行色匆匆的過路人甚至經常會忽略這兩座宅子的存在,吳宅多數時間是安靜的,來這兒的要麼是熟客,要麼是慕名而來的尋訪學者,跨過這座宅子的大門檻,轉過照壁,人就不自覺地靜下來。
這裡是杭州市區保留最完整的明代民居,杭州現存最古老最富歷史價值最具有江南特色的官宅府第。五進院落。布局井然有序。從現存的古建部分還可看到精致的鶴胫軒構造、水磨磚雕門樓、洞頭及垛頭和雕刻簡潔的月梁、牛腿、線腳優美的窗棂等等。吳宅的天井面積都較大,體現著當時明清時期大宅的氣韻。建築之間有回廊、夾弄、邊門、別院等,共同與主軸建築組成一個整體。宅內建築前低後高,後幾進的二樓作臥房之用,即為“前堂後寢”之布局。吳宅的門、窗也都雕刻簡潔、線條流暢,體現出鮮明的明代的建築裝飾特色。
地址:新華路岳官巷4號
公交:68路,18路,186路
王文韶大學士府
清代最後一位“宰相”的府邸——王文韶大學士府,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王文韶祖上曾居清吟巷,後家道中落。清吟巷的大學士府,是王文韶1871年(同治十年)任湖南巡撫時,讀到杭州詩人王乃斌的《紅蝠山房詩鈔》,了解到曾有五只紅蝙蝠繞梁飛行於祖宅的吉利之兆,便花巨資買下清吟巷前後左右的大片房產,興建大學士府。代表著我國古建築的另一種類型——官宅府第的壁壘森嚴。
王文韶是晚清光緒年間重臣,慈禧的寵臣。歷任湖南巡撫、雲貴總督,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滿清政府為表彰其功勳,授文淵閣大學土、武英殿大學土。其府第是他告老還鄉後在杭州修建的。
地址:清吟街125號
公交:30路,62路,288路
太平天國聽王府
太平天國聽王府,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位於小營巷,原為顧鸾之宅一篁庵。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太平天國將領忠王李秀成率太平軍進駐杭州,聽王陳炳文在顧宅設指揮部,人稱聽王府。
小營巷61號的聽王府乃當時太平軍在杭的最高指揮部。現在是一座敬老院。毛主席曾在1958年來過這兒。
地址:小營巷(近工行小營支行)
公交:401路,288路,62路
梁宅
建於清末,典型的中式大宅院,是清嘉慶年間刑部尚書、直隸總督梁肯堂的舊居。梁宅是磚木結構的多進大院,據稱舊時有廳堂十幾個,房百余間。其側牆用豎磚砌築,樓前有照壁,樓內有較陡的樓梯,尤其是宅子裡的磚雕石刻精美雅致,保存完好。整個建築占地2000多平方米,四開間三進加天井,分東西兩條軸線,建築格局大方有序,建築用材講究,是杭州現存規模較大的清代宅邸建築。
地址:雙眼井巷2號,老門牌是七龍潭3號
公交:21路,28路,35路
丁家花園
家花園安靜的矗立在那裡,並不為很多人熟知。從前,這是大家族的府邸,幾經輾轉,從未衰落。現在,這是杭州碩果僅存的私家花園建築,卻漸漸被人們遺忘。 聽說,這裡要被改建成辦公樓,對外出租。亭台樓閣,雕梁石柱都還在,但鏡頭外,卻只留下了居民的一聲歎息。
地址:西湖大道216號
公交:16路,92路,900路
高家花園
這是一處九曲回環寂寥肅穆的清末園林式花園建築,坐落於杭州拱宸橋直街北側
大運河旁,俗稱“高家花園”,原系清末李鴻章遠親高懿丞的私家園林。高懿丞憑借李鴻章長子李經方出資成為杭州通益公紗廠老板,後組建鼎新紡織股份公司,並改名鼎新紗廠。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戰西方列強無暇於中國之際,與其他民族工業一樣,迅速發展,成為當時國人自辦最大的紗廠、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賺到了豐厚利潤,使之成為杭州首屈一指的富商。
高懿丞飛黃騰達後,從他人手中購得此處清代古建築,後又花巨資改擴建。建築留有明顯中西合壁痕跡,園林則顯現了典型江南庭院特色,典雅剔透,鐘靈毓秀。七曲小橋橫跨一灣溪湖,水質澄碧似鏡,湖岸遍植香樟、翠柏、女桢、桂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灌木,叢叢纖竹一長溜沿湖岸斜伏於水面,形如廊拱。
地址:拱宸橋西北(原杭州市長征化工廠內)
公交:79路,98路,129路
石函精捨
石函精捨原是"來音小築"別墅群中較為精致的一幢樓。小樓坐西朝東,為磚石結構的兩層西式別墅,此樓坡頂洋瓦,青磚實疊,拉毛外牆,壁爐煙囪。尤其是它的兩層出挑陽台,架於湖上,跨入水中,寬敞明亮,內外裝飾雕刻精細,歐式倚柱和"花瓶"欄桿漂亮醒目。
說它精,精在它高不過柳、樟的高度,中規中矩的別墅外形,以及紅瓦黃牆的色彩,與有柳有樟的西湖東岸頗為適應。說它巧,巧在它一、二層兩個面西的陽台。這兩個陽台伸至湖裡,既可看西面的外西湖和連綿的南山、西山,又可看西北面寶石山上的保淑塔。西湖邊精致的別墅不少,但像石函精捨這樣有利己不損人的巧妙設計的,還是極少數。
地址:湖濱路39號(聖塘路27號)
公交:16路,102路,900路,49路
抱青別墅
抱青別墅,為浙江湖州南浔富商邢庚星所建。邢庚星,是南浔八牛之首,開設邢正茂絲經行,後易名為恆順絲經行。邢還開設典當,經營房地產等。
“抱青別墅”是西湖邊一座非常典型的西洋建築,方形立柱,弧形門窗,立面凹凸,裝飾豐富,外形自由,富有動感,這些都是西洋古典巴洛克建築的典型特征。
房子的設計者在深谙巴洛克風格神韻的基礎上,選取圓形拱門和凹凸立面等幾種能代表這種風格的樣式,使整座建築線條既簡潔流暢,又十分氣派。主人即便是引進的西式建築,也表現了“洋為中用”,在不同程度上滲透著中國特點,朱紅色彩的磚木結構,古老的秦磚漢瓦以及內部陳設,無不保留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痕跡。
地址:北山街38-40
公交:7路,118路
菩提精捨
北依葛嶺,南臨北裡湖。是一幢民國時期的老房子。民國十五年,一位名叫傅裕齋的居士,來杭訪友,夜間聽聞眾僧念佛聲,猶如醍醐灌頂,於是聯合丁甘仁等二十四位江浙商界領袖,在西湖邊建起了這座“菩提精捨”,以作“現在隨力修持、老來專心辦道之所”。
步入院中,一尊象牙白的佛像端坐竹林之中,穿過竹林,走過石板流水,仿佛登臨彼岸世界,頓時與北山路上如織的游人隔成了兩個世界。前後兩進三庭院,建築結構和內部陳設最初全仿傳統廟宇殿堂。前殿為歇山式大屋,正中供奉西方三聖像,另有觀音等供奉,為定期誦經,禮拜等佛事活動的場所。後樓三層辟有數十小間,供笃信佛教卻非出家僧人的居士獨居。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覽會時,此處曾作為工業館的展場之一,後樓因此改裝而增加了許多西式建築的裝飾構件元素,如羅馬柱,露天屋頂平台等。可見僧俗皆樂善舉,源遠流長。
地址:北山路47號
公交:7路,118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