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綏寧縣文化遺產綻放異彩

綏寧縣文化遺產綻放異彩

日期:2016/12/14 9:46:28      編輯:古代建築史
    5月20日,綏寧縣關峽苗族鄉大園村村民表演的跳傩舞、對山歌等傳統民族文藝節目讓廣東來的幾位攝影愛好者大飽眼福,過足了攝影瘾。被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以來,來該村觀光的外地游客越來越多,苗族風情表演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在加強文化建設中,綏寧縣注重傳承和保護民族民俗文化,傳統文化遺產在新時期綻放異彩。

  綏寧歷史上屬苗疆要區,是南方巫傩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哭嫁、吃烏飯、對山歌、跳傩舞、跳花跳月等傳統民族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綏寧苗族“四八”姑娘節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上堡古國被譽為苗族古都,寨市古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近年來,該縣采取保護與傳承並重原則,加大對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積極開展文化遺產的普查、發掘、申報、保護工作。該縣將侗族山歌、鬧年鑼等200多個項目列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項目,“逗春牛”等13個項目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投資700多萬元,搶救性維修了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神坡庵,重修了寨市西河古風雨橋等文物古跡。大園苗寨古建築群、紅七軍指揮所舊址——龍氏宗祠成功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成功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

  該縣通過舉辦活動、打造精品等措施,擴大民族民俗文化的影響力和覆蓋面。“綏寧苗族四·八姑娘節”、“中國黃桑旅游發展峰會”、“三月三賽歌會”等民族節慶、民俗文化活動成為宣傳綏寧、推介綏寧的平台。今年4月底,綏寧苗族“四八”姑娘節第一次走出大山到省植物園舉辦。該縣把少數民族音樂、舞蹈、曲藝和民間絕技搬上舞台,先後挖掘、推出了花鼓戲《翠竹青青》、山歌劇《山民》、苗族婚俗表演《哭嫁》等經典節目。該縣還精心打造鄉村文化隊伍,目前,全縣有文藝演出團隊57個1300余人、文化示范戶300戶。這些文藝演出團隊和文化示范戶廣泛活躍在田間地頭、村居院落、大街小巷,為保護、傳承民族民俗文化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